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20:36:3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中心区在城市中具有重要地位。中心区是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核心,是城市面貌的展现,是城市中高利用率的区域,多种空间类型在此体现,是串联通行、景观、商业、休闲娱乐等空间的重要枢纽,是城市的高活力区,承担众多功能与活动,吸引大量人流在此聚集。随着城市的发展,中心区面临众多问题,诸如交通拥堵、活力度降低、环境秩序错乱。近年来,面对城市的扩张与土地存量不足的问题,城市中心区再度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重点。[1]空间分异是城市中心区内部肌理及其组成要素在空间分布的变化规律与特征,即街区、建筑、道路等组成要素在某一空间保持特征的相对一致性,而与另一空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和有规律的变化,空间分异评价指标是针对空间分异特征的概念内涵,设定街区尺度、街区肌理密度、道路平均宽度、道路曲折度、建筑尺度、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地形起伏度这些因子,分别赋值,构建空间分异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各项特征分别进行综合评价,总结其规律特征,其中,建筑密度评价指标针对城市中心区建筑平均密度进行赋值,建筑高度评价指标针对城市中心区建筑平均高度进行赋值。[2]土地开发强度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土地的开发使用率:主要包括土地的建筑开发容量和建筑覆盖密度。要实现土地开发力度的合理安排,容积率、建筑覆盖率和建筑高度是三项主要的控制指标。其中,建筑覆盖率体现对于地块横向开发密度的控制,建筑高度则体现对用地竖向开发高度的控制,而容积率作为城市用地的地块上允许修建的总建筑面积与地块面积之比值,直接反映地块使用的强度,在城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建设中是核心和焦点。在合理的空间环境条件下,容积率越大,表示土地开发强度越高,土地使用效率也就高;反之,容积率小,土地开发强度就小,土地利用效率就低。因此,提高容积率、提高土地的使用强度,可以确保土地经济效益的发挥,但同时,用地的高强度开发,往往使人们生活的环境和质量得不到保证,特别是居住类用地,人们需要的空地、日照、间距、绿化、停车以及景观等要求往往难以得到满足。[3]本文的研究就是立足这样的学术背景之下。

本文将研究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解析建设高度、开发强度、建设密度,总结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的构成和分布特点,并将其与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规律相结合进行研究。这对于理解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有重大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对于城市空间形态和城市中心区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1990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变革和国外理论的引入,各个层面的研究才纷纷展开。

在城市中心区的概念辨析方面,史北祥、杨俊宴[4]从中心区区位、空间载体、景观形象、产业特征及心理认知五个方面构建了中心区概念的解释框架,对中心区概念进行界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中心区的经济、空间、社会三个属性出发,探讨了中心区的内涵,并从空间区位、等级规模、主导功能、产业特征、经营模式等标准入手,探讨了中心区类型划分的方式。这为本文界定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的具体范围提供理论依据。

在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规律探析方面,金俊、杨俊宴、史北祥[5]在对空间形态发展规律深入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同心圆圈层分布规律、自组织竞争择优规律、依轴核延伸拓展规律以及空间不平衡发展规律等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的基本规律,并在对各个规律进行详细阐述的基础上,尝试探析其形成的动力机制,以更为准确地把握其空间形态形成的根本所在。这为本文将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与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规律相结合进行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绪论。主要总结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的既有成果。

2、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建设高度解析。

3、南京新街口中心区开发强度解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通过墨菲指数评定,划定南京新街口中心区范围。

2.应用建筑高度评价指标和建筑密度评价指标,对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的建设高度、开发强度和建设密度进行量化分析。

3.结合城市中心区空间形态发展规律,分析南京新街口中心区空间形态的建设高度、开发强度、建设密度与同心圆圈层分布规律、自组织竞争择优规律、依轴核延伸拓展规律、空间不平衡发展规律之间存在的关系,寻求两者互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