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空间行为与街道活力营造:以南京新街口街道成贤街社区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8 20:29:5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旨在学习国际先进理论的基础上对中国国情下的居民的空间行为与街道的活力间关系问题进行深入地研究,以南京新街口街道成贤街社区为例,内容涉及对社区内居民的日常活动行为方式等方面进行现场调研和数据分析。

以此来研究居民空间行为和街道活力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式,思考街道活力的正确营造方法,找寻提升街道活力的举措,提出具有供参考并具有可实行性的专业意见。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亚历山大认为街道应该是提供停留的地方,不该只用于通行。1950年代,Team 10则提出了在现代城市空间结构背景下的空中街道设想,试图恢复被人们所遗忘的街道概念。简雅各布斯认为街道及其两边的人行道,作为一个城市的主要公共空间,是非常重要的器官。欧洲等发达国家他们的步行区之所以成功,有赖于地区本身所提供的各种吸引力,也就是城市多样性。城市多样性理论首次出现在雅各布斯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雅各布斯指出要想使城市充满活力,就必须注重城市的多样性发展模式及其产生的四大必要条件。国外早期的城市设计的研究和理论,最有影响力的当属卡米特西特在1889年出版的著作《依据艺术原则的城市规划》(City Planning According to Artistic Principles)。随着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运动的兴起,城市设计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后来现代主义城市规划运动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人们又发现城市设计的重要性。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关于城市设计的理论和研究,大多数是建立于现代主义城市规划理论的基础上,或是为弥补其不足之处而进行的。城市设计作为人们关注的研究领域应归功于20世纪50年代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出版,其中代表性人物是凯文林奇,他的关于城市形态的理论如《城市意象》、《城市形态》等著作,也许是20世纪对城市设计领域最为重要的贡献。在城市设计的大范围中,城市街道这一领域的研究,尚处于一个不完善的阶段,直至今日还没有系统和完善的理论和著作出现。

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繁荣为城市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动力,城市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进程。这为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创造了较为坚实的社会经济背景,城市公共空间研究因此受到关注,进入了一个新层面。另外,城市设计在国外兴起,给我国带来了理论和经验。也有不少国内的学者进行了相关方面的探索和研究。但总的来说,国内有关城市设计的研究很多方面仍处于初期,很多理论文献著述多来自对国外那些有影响力的理论的翻译和借鉴的基础上展开的,而关于城市街道的专述则更少。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面临一个学习西方理论到发展自己的本土化理论,由实践检验和反思到进一步成长发展的过程。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基于相关调查和数据的分析,探索居民空间行为与街道活力的关系,通过研究进一步总结出:对于街道活力存在积极影响因素的居民空间行为的类型及其特征。进而对于街道活力的建设提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

1.调查成贤街居民不同空间行为的出现率,研究出现率相对较高的空间行为的类型和特点,总结 其出现率高的原因。

2.调查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对于空间行为的需求,并比较其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现有的相关研究注重从定性的角度对街道活力进行规划设计,但这些定性的描述缺乏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设计师或社会学家凭借经验认为的营造空间活力的最佳方式不一定与居民的真实需求一致。

本课题研究将在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方式,进行深入的实证研究,探索创造关于居民空间行为与街道活力营造间关系的理论与方法,进而对于街道活力的营造提供新的规划设计思路。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