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及其景观空间现状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7:01:3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选题背景 2017年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0周年,战争的硝烟虽然已经远去,但是全球范围内的局部冲突仍时有发生,维护和平始终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追求。南京是见证近代中国发展历程的重要城市,从1840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到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南京以空间载体这种特殊方式记录了中国近现代发生的一系列战争及与战争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也留下了诸多战争景观遗产,进而承担起进行战争记忆的重要责任。2014年,国家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有规模的组织相关纪念活动,显示出国家层面对战争相关记忆储存和传达的重视。 随着城市扩张的持续推进及建成区密度的增加,处在城市空间中的抗战景观遗产也受到严重威胁。它们以复杂的状况与各类城市用地交织,但由于其毋庸置疑的特殊性及相关问题的敏感性,使得以何种态度对待它们,怎样处理它们与日常生活空间的关系,如何进行保护与纪念,以及如何使它们在构建社会记忆及国家认同中发挥作用都成为至关重要的且急需回答的问题。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次课题基于距全面抗日战争爆发80周年的背景下,通过研究南京近代发展历程中与战争相关的重要历史事件,运用实地调研及网上数据搜索的方法,着重分析南京大屠杀事件下遗留的战争景观遗产对其城市所造成的一系列影响,借由对客观物质景观遗产的梳理、研究与保护,实现对战争的正视、对过去的尊重以及对人类共同和平发展命运的守卫的目的。本次研究拟对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丛葬地纪念碑及其景观空间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当前纪念碑空间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以及战争景观遗产空间的行为特征及人群活动心理特征,并为后续的战争景观遗产保护和设计提供有借鉴性的意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研究概况:杜若菲,王红扬,史北祥,王有正在《战争遗址纪念碑的价值评价以南京大屠杀遗址纪念碑为例》一文中通过一张标注所有南京纪念碑遗址方位的图,清晰地展示了南京市内纪念碑遗址的空间分布,从而分析发现多集中于趋向于长江和老城区附近,可惜的是文内并未指出这些纪念碑分布彼此之间的空间联系,不过文章亮点之处在于引入雷达模型机制对其历史价值和景观价值作出了具体评价分析,使分析结果更加简洁明了。在对纪念碑的时序性、事件性、认知性、纪念性、艺术性、标志性、协调性、参与性的8个评价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后,对其进行建议指导。本文构建了价值评价体系并提出保护建议,也为战争景观遗产对于城市空间记忆的影响提供基础。张帆,邱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空间调查与问题分》一文中分析了在国内新形势背景下南京大屠杀纪念空间存在的主要问题,由纪念碑现状保存的不完整性指出了全民维护观念较弱,特别是随着时间的淡化,年轻一代的出现,很多战争记忆也逐渐淡薄;由纪念碑和纪念馆设计感不足,指出了纪念碑很难带来深刻印象致使纪念氛围不足,更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开展祭奠活动的需求。文章缺陷在于只是从不同角度指出了问题所在,但并未对其提出具体解决办法,可能现如今对这种现象还未找出较为合适的解决办法。郭璇在《基于地域的抗战遗产保护与利用以陪都重庆为例》中针对当前国内战争遗产的保存现状以及面临的困境,在吸收国际保护经验的基础上,对这种景观遗产的特征和文化意义进行界定,以陪都重庆为例,从遗产资源的调查和评估、保护的空间体系建造、保护的适宜性技术以及遗产资源的展示性利用等方面剖析了战争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内容与办法。保护与利用战争遗产才是当今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

外国研究概况:迈克尔沃尔泽的《正义与非正义战争:通过历史实例的道德论证》这本书名声较大,但其实细细读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本书论述了在对战争起因及过程的分析中坚持道德判断的必要性,作者把道德作为战争的研究对象,较为片面和理想化,仅仅从国家的层面去评判战争的道德性,最好可以多加研究战争遗留下来的景观遗产所给道德带来的影响。其实外国文献里,对于战争景观遗产似乎关注较少,他们更加注重被战争所影响的人性。《社会如何记忆》里康乃顿觉得记忆是一种集体社会行为,人们从社会中得到记忆,也在社会中拾回、重组这些记忆,每一种社会群体皆有其对应的集体记忆,藉此该群体得以凝聚及延续,集体记忆依赖其某种媒介,如实质文物及图像、文献,或各种集体活动来保存、强化或重温。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战争背景下,在对战争景观遗产的问题上,如何构建社会记忆是会成为一大关注点的。社会记忆承载这这个城市的历史,也许随着时间的消逝,会逐渐淡忘战争遗产,但是以纪念碑或纪念馆形式可以唤醒那个时代的记忆,这也是战争纪念碑的伟大之处。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分析南京大屠杀群葬地纪念碑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相互关系。

2.研究纪念碑遗址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依据其可达性、可进入性和可见性进行环境评价,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角度出发。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1、追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境况对南京市的影响。

2、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遗址在南京市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彼此之间的联系,探索其缘由。

3、研究南京大屠杀丛葬地遗址的周边环境和建筑构成,两者对人群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