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竹箦镇历史变迁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15:15: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论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竹箦镇这些年来城市化的变迁研究来了解大城市内部次级城市或乡镇的发展对整个城市网络的影响,并思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或是带动发展的影响因素,总结并提出竹箦镇将来可取的发展方针,让小城镇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任何一个城市,不论其规模大小,都会对其腹地内的较次城市和乡村产生影响。城市越发展,这种影响力就会越强,作用范围也会越广。反之,该城市腹地内的较次城市和乡村的社会变迁也会促进或阻碍该城市的发展。探讨城市本身内部的历史进程时,应将其与该城市在全国或区域城市体系、城乡网络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联系起来,这是全面、深刻地揭示该城市发展史的重要一环。竹箦镇作为为溧阳四大古镇之一,处于溧阳、金坛、句容三市交界处,北依茅山,南临濑水,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对于它的城市史研究,能够让我们更加清楚的认识到乡镇与城市发展之间的联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内地城市中最受外国研究者重视的是成都。司昆仑(Kristin Stapleton)的《将成都文明化》一书以清末新政时期的都市改革和民国年代(至抗战爆发)为主要内容,以一个内地城市为个案,研究近代的市政概念和管理如何在中国形成。司昆仑认为尽管辛亥革命打断了清末新政, 从1901年就开始的成都市政改革是地方上对清政府提倡的新政运动的积极响应,也得到民间的积极支持,其目的是使市政文明化 。1920年代成都的市政改革事实上是重整旗鼓, 试图完成新政时期的未竞事业。此书可与王迪的《成都的街头文化》一书同读。王迪关于清末和20 世纪初成都的研究在时间段上比司昆仑的书稍长,并将成都的政治和市政改革对一般平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作了分析 。本书以描述清末民初成都市民日常生活见长,并获美国城市史学会2005年度非北美城市史的最佳书奖,这是该学会第四次将该奖颁发给一本中国城市史的著作,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城市史的研究在海外的地位和影响。

国内同样不乏优秀的城市史研究学者,如王迪利用公共空间的独特角度重新探讨了成都的城市史研究,大多数中国城市史的研究集中在政治事件、商业、经济、国家和社会、城市控制和管理等问题,却缺乏对城市基层和社区生活的了解。通过对成都的研究,他将城市史研究的重心从沿海转向内地,从大时间转向日常生活,从社会上层转向下层。通过考察城市公共空间和大众文化来研究人们的日常生活,并探索成都的一般民众、社会改良者以及地方官如何通过公共空间的使用来改造大众文化。把研究焦点转移到一个具体更小的公共空间,即20世纪成都街头文化和茶馆,把这两个微观研究对象置入中国城市史研究这个更宏观的语境中,对都市大众文化的研究进行若干反思,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城市下层民众和精英的理解。在对成都公共空间的研究中,这个转变可以帮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了解中国城市和近代中国。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1、分析竹箦镇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因素及环境因素;

2、分析早期煤矿开采及监狱系统建设对竹箦镇发展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通过对竹箦镇城镇发展的研究,梳理竹箦镇发展变迁的过程,尤其以竹箦煤矿和常州监狱为切入点,分析随之产生的城镇变化以及对周边城市变化发展的影响。煤矿产业作为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和城市变迁的重要因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常州监狱作为江苏省内最大监狱系统,它的入驻也会为竹箦镇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