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城市保障性住房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对保障性住房空间选址是否合理,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问题重视不够。
在中国,居住-就业空间关系和空间不匹配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学者的关注。
通过进一步研究保障性住房合理的空间布局方案和实施途径,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根据居住迁移空间特征,揭示其内在影响机制,提出合理的保障房制度,为城市空间规划提供参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参见文献综述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国外保障房居住迁移的建设经验与教训2、研究方法采用样本问卷调研法,3、居住就业迁移模式(1)分析居住迁移的特征及原因(2)从动态变迁视角,分析该研究地区居民居住的现况以及对外联系的方便程度(3)保障房的空间区位对于居民的居住-就业所产生的影响4、保障房的优化策略及选址研究(1)政策的帮助(2)新的居住模式5、结论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该地区过于偏远,且居住大多集中建设,这会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成本负担,降低其就业概率和生活质量,迁居后带来的居住分异,带来诸多社会问题)研究计划2019年1月3日2019年1月13日:开题2019年2月3月上旬: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2019年4月:完成初稿 2019年5月5月中旬:完成第二、第三次论文修改并定稿2019年5月下旬:做PPT,准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1、本文采用问卷数据调查法,确保数据的真实可信化程度。
2、通过吸取国外保障房居住迁移的建设经验与教训,结合中国的实际国情,对该地区的保障房空间布局进行合理规划。
3、不再仅仅是静态数据资料的收集,而是从居住-就业地区位选择的变迁角度开展分析,科学地提出建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