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珠江路丹凤街城区步行空间优化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15:14:2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现代城市化推进,快速机动化的发展,以车为本的理念,使得在有限的道路资源下,拓展机动车空间,忽视步行等慢行交通空间,严重偏离了城市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也制约了街道两侧商业市场、场所交往、低碳交通等功能的发挥。

越来越多的街,被越来越宽的车道甚至更多车道的路所取代,随之而来的,是原有商业地段的冷落、步行空间的窘迫乏味与街道特色与魅力的消逝 、步行与自行车这类绿色出行方式便利程度的下降。

为了使城市商业街道在场所空间和畅达交通中寻找平衡,回归商业街道作为交往空间的功能,于是在这里试着把步行空间的规模再延伸,优化街道的步行空间,以改善步行环境增加商业场所吸引力、减少步行者与机动车之间冲突,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历史上看,城市步行空间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古代城市的街道都是步行的,后来出现了轿子、马车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它们数量小速度慢,不影响行人的速度与安全。到了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带来了人车矛盾,造成生活中很大的不便。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人车分离的步行空间变得更加迫切。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当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时,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公共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发展就比较落后。我国的步行空间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封建社会,我国的城市街道已经有了人车分离,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公共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随着城市化、机动化的发展,拓展机动车空间,压缩步行空间在城市建设中屡见不鲜。为解决步行空间缺乏的问题,本设计以南京市珠江路丹凤街为例,从用地特征、步行需求及供给环境、机动车与步行冲突等方面分析目前珠江路商业街的步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创造畅达交通与提升场所空间两个方面,制定适宜的步行系统规划控制要求。并运用分区分类手段,对步行空间的街道设施及绿化带、行人步行带,以及建筑毗邻带分别提出控制要求。

二、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一、文献研究法,文献的范围不仅限于城市道路,还包括相关领域、相关学科,例如景观学、心理学、城市设计等。

二、分析人们在道路空间中的生理、心理需求及行为特性。

三、实地考察城市道路空间现状,体验成功之道,发现不足之处。考察的内容包括:道路的线形、横断面组成、沿线景观的利用、历史文化的体现、休憩设施、卫生设施、可识别性、人的活动等方面。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