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珠江路红庙街区步行空间系统优化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15:14: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全面建设人性化的城市街道步行空间,实质上是以建设可步行的城市整体公共环境为宗旨,关注城市整体的人性化建设。一直以来,城市建设更多地关注典型的公共空间建设一一广场、步行街、滨江风光带;这些空间集中!完整,容易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空间理所当然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因为它们是城市的亮点,就如沙漠中的绿洲一般耀眼。人们赞美这些空间,挤入这些空间,是因为人们非常需要这种类型的城市空间,一种为城市生活提供甘泉的公共空间。但是,一两个绿洲怎能滋润整个沙漠呢?很显然,我们更加需要的是一整片生机勃勃的草原和森林。为了将一个沙漠改造成为森林,我们需要源源不断的水流,遍布整个沙漠的涓涓溪流。溪流虽细但密,无处不在地滋养着绿芽生长,成长起来的树木会涵养更多的水分,固化水土,繁殖出更多的生机,直至形成生生不息的森林。那时,溪流将会汇成江河。

这种溪流就是城市无处不在街道步行空间,步行体系将是我们建设人性化城市环境的关键环节,是会聚城市活力的溪流。

首先,步行是城市生活中人们最基本的出行方式,是城市空间转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某些人群而言更是最主要的出行方式,对街道步行空间的相应研究将有助于城市加强步行空间环境对步行出行活动的支持。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历史上看,城市步行空间出现的时间非常早。古代城市的街道都是步行的,后来出现了轿子、马车和自行车等代步工具。它们数量小速度慢,不影响行人的速度与安全。到了交通日益发达的今天,带来了人车矛盾,造成生活中很大的不便。随着城市的发展,现代意义的城市兴起以后,人车分离的步行空间变得更加迫切。但是在人本主义理论兴起以前,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作为城市的重要公共设施在设计时很少考虑到人的特殊需要,也没有从人文关怀的深度去考虑。它们很少关注人,更谈不上人性化设计了。当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的人本心理学派兴起以后,人们在设计时,开始逐渐认识到设计应该以人为核心,为人而设计。

城市街道的步行空间在世界各国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欧美以及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因为工业化程度较高,经济力量比较强大,公共建设的投资比较大,公共空间的建设也比较完善;但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等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发展就比较落后。我国的步行空间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在封建社会,我国的城市街道已经有了人车分离,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比较发达的,但是到了近代,由于工业化起步比较晚,经济比较落后,公共建设落后于发达国家。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各个城市都加快了现代化城市建设步伐,注重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关注城市发展和人的关系。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

研究街道步行空间的步行活动,实质上是在研究街道公共生活,因为步行空间就是街道最为主要的公共活动空间:街道交往、休闲、商业活动只能依赖于步行活动实现,也就是人们必须走下汽车才能开展街道公共活动。因此,步行空间的研究范畴将以城市设计为主,广泛涉及到城市规划、街道空间、城市环境设计、城市建筑设计,交通工程学等内容。总的来说,步行空间是论述城市空间的新角度,需要运用系统、多维的空间研究分析方法。

在这里尝试以步行这个人类社会最基本的活动作为切入角度,首先探讨人性化的基本涵义,分析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特征,引导出街道步行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要点和设计基本原则,指导后面由宏观层次到微观层次的研究分析。从城市规划、设计中寻求整体统筹策略,在城市整体交通系统设计中改善步行活动的安全性与活动能力,协调临街建筑与步行空间的紧密互动关系,在街道步行空间的具体环境设施设计中体现最细微的人性化关怀。通过对街道步行空间人性化设计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积极探讨在城市人性化建设进程中步行空间的人性化建设的各种策略和举措。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

理论学习:设计参考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动态和成果有了较为详尽的了解。

实地调研:通过对南京珠江路红庙街区进行实地调查,积累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对已建成的实例进行了分析、比较、综合的研究讨论和严谨客观地评价。在实地调研中,运用实录图像、绘图、观察、统计等多种方式全面又深入地研究了街道步行空间的特点。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