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2709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通过分析地下空间、校园规划、停车库、防灾避难场所等相关理论,提出中小学运动场地下空间缓解城市静态交通、增补城市防灾避难场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在保证学校正常教学运行、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分析学校运动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的可行性、合理性,归纳出从规划布局到附属建筑和内部空间人性化设计的规划策略和设计原则,以保证校园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的合理性与高效化。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中小学操场地下空间设计理论处于相对起步的研究阶段,涉及各相关专业自身的研究资料存在一定局限性。文章通过分析校园地下空间利用的必要性、静态交通地下化的可行性和地下综合功能设施布局的可行性,提出将操场地下空间的建设列入中小学校园总体规划建设中,把校园地上建设和地下建设结合进行系统性建设,以创建和谐校园、和谐社区、平安社会。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内外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趋势
1、国外开发趋势
地下空间开发自20世纪中期至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程,国外地下空间的利用技术趋于成熟,期间美国注重地铁交通体系的地下化发展,其地铁建设线路、管理与运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解决了本地五分之四上班族的交通问题;加拿大注重步行道系统的地下化,其建设规模为世界最长,地下步行道内还设置了本地商业、文化及休闲活动,丰富市民生活;瑞典注重民防工程的地下化,其坚固的岩石地质条件,充分发挥地下空间结合民防工程平战兼容的优势;法国注重停车设施的地下化,其建设当时欧洲最大的地下四层停车库;日本注重公共综合空间的地下化,综合空间功能涵盖经济、文化、教育等众多领域,建设规模及技术成熟,另外,日本地下抗灾能力处于全球顶尖水平;芬兰注重公共及附属设施的地下化,其地下管网系统、地下通道隧道、地下运动场所、地下设备等规模及技术成熟。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研究内容:
本文首先进行现状问题的提出,评述现状研究状况,研究分析国内外利用地下空间缓解交通设计、加强抗震防灾的相关理论和平灾结合的理念;其次,分析南京市抗震防灾避难场所现状布局、南京市静态交通现状、问题南京静态交通地下化可行性、及利用校园地下综合建设的空间可行性;再次,通过政策、工程技术、运营管理、用地现状条件四个大的方向开展运动场地下综合建设可行性研究工作:
1.通过分析相关政策,从宏观政策角度研究利用中小学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建设政策可行性;
4. 研究创新点
从平灾结合的视角出发,对中小学操场地下停车综合利用问题作出假设并予以验证,其结论可作为将来南京市中小学地下空间开发依据。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