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营造具有特定地域文化特点的滨水广场景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公共建筑、住宅及交通设施快速发展,人们生活节奏加快,社会压力的增加,迫切需要一些休闲娱乐、调养身心、环境优美的活动场所。城市广场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居民休闲、社交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又是展示城市历史文化与特色的重要窗口是城市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滨水广场作为具有优良景观条件的城市广场,更应满足上述多种功能需求。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希望将滨水广场环境作为一个系统,通过研究滨水区和城市的关系,来传承历史文脉,用抽象化的手法引用或延续历史的痕迹;通过对滨水广场空间的研究,来改善人们交往空间的环境质量和生活质量;注重应用绿色技术,浓缩地城文化,结合区域地理气候与诗意的公共交往环境。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城市广场发展历史不长,主要是照搬西方与苏联模式,导致我国广场形式陈旧,缺乏个性,设计缺乏明确的指导,广场不能满足城市生活的需要。
1.本土性广场:这类广场形成于封建时代。由于中国古代城市缺乏公众活动场地,只是在庙宇前等处进行公共活动。在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下,我国的城市与建筑空间处理大多为规整式和封闭式,缺少人情味,体现的是尊卑等级秩序。
2.受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影响的城市广场:西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冲击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中国人在被动和无奈中接受西方文化思想和生活方式。城市广场倾向于更多的公共性、开放性、丰富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多元价值主体和多元文化的魅力。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设计主题为七彩云南,色彩主题体现在大地艺术上,云南的多彩植物,丰富的少数民族,悠久的文化历史以及特色的建筑及构筑物等等。并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和市民的利益,健全场地内的公共设施,参考广大市民现有现有生活要求和意愿,真正做到为市民服务等等。
2011-03-012011-03-13:搜集资料,开题报告,确定方案。
2011-03-142011-03-24:前期准备,毕业设计初始工作
4. 研究创新点
站在以人为本的层面,为人们营造具有公共性、开放性、永久性特征的休憩场所。在原有环境基础上雕琢,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根基,结合当地人文情调,朴质的设计手法使人们更了解自然、热爱自然,注重需求者的心理和渴望,让景观和游人真正形成互动,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保留乡土植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造价,达到生态、功能的兼容。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关中鞋垫刺绣的传承机制研究开题报告
- 论拙政园的“声景”环境设计手法的当代价值开题报告
- 综合材料《Ta》开题报告
- 初中美术课堂情境创设应用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美术教学为例开题报告
- “图像识读”语境下初中美术课堂有效提问实践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美术教学为例开题报告
- 初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拓展研究——以基础几何与动物造型系列课程为例开题报告
- 新课标下初中美术设计创意实践培养研究——以苏州景范中学衍纸课程为例开题报告
- 初中美术兴趣培养研究与实践——以彩香中学美术社团为例开题报告
- “非遗”进课堂实践初探——从《偶戏》课例出发开题报告
- “设计·应用”领域“大单元”教学刍议——从人美版四年级教材课例整合出发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