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选题背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大背景下,各种电子设备信息产品层出不穷,大家对于信息的获取是非常的便捷的且大部分的信息来源开始愈加倾向于网络时事新闻等,但大家接受信息的时间和方式非常的碎片化,很可能因为一张图片、一篇文章、一个片段、一段采访而相信一个所谓的“事实”。人的观点和思想是很容易被改变的,往往很多时候不是被事实所影响甚至是被言语所影响。选题目的及意义:通过本片的拍摄和制作,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网络暴力,以及它所造成的的影响,拒绝网络暴力,用心感受真相,真正做到不知全貌,不予置评。谁都不要去成为雪崩中的那一片雪花。做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一、虚假信息—“部分真实报告”的危害更加具有隐蔽性2016年月16日晚乔任梁去世-事轰动微博。 当晚某八卦微博账号还爆出了乔任梁吸毒、乔任梁SM死亡等虚假新闻来夺人眼球。-个人的去世可以被大张旗鼓地炒作,这就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暴力。这样的案例在网络上屡见不鲜。虚假信息式的网络暴力层出不穷,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在于网络用户的匿名性。在网络世界,网络信息发送的时间、地点包括内容形式不计其数,增加了追溯信息源的难度。由此使得许多发送虚假信息的人难以被一追责, 为其行为所造成的伤害付出代价。在这样一个”法不责众”的语境里,网络成为了虚假信息泛滥的温床。英国学者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中提出,不必担心有人发表错误的意见,在拥有充分言论自由的社会里,正确的观念迟早能够在讨论中”击败”错误的观念,并在此过程中让自己得到证明、彰显和强化。二、舆论嘲讽—破坏力极强的人格歧视网络暴力,使得一些新媒体 上的内容变得粗鄙不堪。例如芙蓉姐姐、罗玉凤等人,在网络曝光之前,她们在-个安静的角落里,低调地“丑”着;可是在网络曝光之后,她们在太阳底下张扬地“丑”着。舆论嘲讽式的网络暴力从本质上看,其实是群体对个体、人数多的群体对人数少的群体的言论围剿,在网络上的表现即是一种人格歧视。法国社会学家勒庞在其著作《乌合之众》里对群体做出如下论述:个人一旦进入群体中,他的个性便被湮没了,群体的思想占据统治地位;而群体的行为有时表现为无异议、情绪化和低智商
预期目标:通过本片的拍摄和制作,希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网络暴力,以及它所造成的的影响,拒绝网络暴力,用心感受真相,真正做到不知全貌,不予置评。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查阅文献新闻调查调查问卷走访调查
研究步骤:1.通过资料调查,明确调查方向和目的,确定主题
2.确定主题后,与导师沟通修改,反复调整
4. 参考文献
[1] 周翔.微电影剧本创作构思及方法分析[j].记者摇篮,2020-08-15
[2] 霍战朝.微电影剧本创作的要素分析——以《车四十四》[j].为例声屏世界2020-07-05
[3] 杜欣潼.剧情片《我能》毕业设计导演阐述[d].上海体育学院,2020-05-2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3周前:下达任务书[2]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5周:学生提交开题报告[3]20-21学年第一学期第16周:毕业设计作品初期检查[4]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5周: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框架,毕业设计作品中期检查[5]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8周:毕业设计说明书初稿[6]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10周:提供毕业设计说明书[7]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11——13周:进行毕业设计作品展览[8]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14周:毕业设计说明书定稿,进行查看[9]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15周:进行毕业设计答辩[10]20-21学年第二学期第16周:完成毕业设计材料归档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