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主题海报设计开题报告

 2023-02-21 09:39:5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选题的原因

该选题以“虚无”为主题进行海报设计,看到这个题目我认为“虚无”的生活状态正是我们现在许多年轻人生活的现状,对大部分事物都毫无热情、过度无用的思考、低效的繁忙,对获取快乐的标准越来越高、越来越深。首先,我认为我能够与大部分陷入“虚无”的年轻人感同身受能够共情,其次我希望能够通过这次以“虚无”为主题的毕设让大家正视“虚无”这个话题,通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所学,以海报为媒介进行信息传达,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幽默诙谐的方式让观者正视“虚无”这个话题。

二、 选题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一、关于“虚无”概念的综述

二、关于“虚无”的符号概念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尼采的现代性批判最为关注的是'现代灵魂',其表现是意志力的衰微导致本能取得了至高无上的统治地位,这种现代精神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虚无主义意味着最高价值的自行贬值,它是迄今为止对生命价值解释的结果。意在寻求一个'理性的他者',即艺术的酒神精神,把它作为宗教及理性的替代物,来为个体生命与时代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处。虚拟社区作为社会存在,其本质是否具有社会实在性的问题,是阐释任何有关虚拟社区理论议题的关键问题。虚拟社区的存在,基于人类未尝经验过的技术背景,这种背景所能产生的社会效用已经使其成为具有社会连带(socialsolidarity)意义的社区;虚拟社区作为“物像的”或“拟真的”社区,是在意识中真实存在的物理图景,其“虚拟”一词的所指,是一种更为深刻和确实的“主观客观”;以在线身份生存的赛博人群,既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信仰,又葆有着真实的人类属性。虚拟性只是虚拟社区的表象,实在性却是它的灵魂,它不仅可以有效地指涉和展现人类的生活,而且有能力在本质上实现生活本身。

'虚无'在西语中,所指的是没有规定性、无意义或意义的缺失。后现代艺术第一次深刻洞见到意义世界的虚无,然而从荒诞文学到大众艺术,其始终呈现出在'虚无的观念'(有)与'观念的虚无'(无)之间游移的鲜明特征,诗性地回应了实存哲学关于人之存在'之间'性的沉思。虚无主义是现代西方社会思潮(特别是文艺思潮)中表现较为独到的一股思潮。与众多的哲学或艺术流派不同,它没有公认的正宗鼻祖,没有成体例的理论纲目,在眼花缭乱令人目不暇接的现代学林,艺林中至今尚无一席之地。但是,随着现代社会中人们受到的威胁和挑战日趋严重,作为悲观主义的孪生兄弟,虚无主义倾向无时无刻和无处不在地在现代西方诸种思潮中绵延流淌。人的异化现象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天不消除,人的悲剧前途就一天不会更改,因而虚无主义的幽灵必然陪伴着现代派艺术始终徘徊在人们疲惫的精神上空……1991年画家方力钧在一次展览上推出了被称之为“玩世现实主义”的首批作品,作品中所呈现的无聊情绪和“一点正经都没有”的“泼皮幽默”敏感地把握了当时中国人普遍存在的处世方式。方力钧在创造第一批油画时曾说过:“我们宁愿被称作失落的、无聊的、危机的、泼皮的、迷茫的,却再不能是被欺骗的。别再想用老方法教育我们,任何教条都会被打上一百个问号,然后被否定,被扔到垃圾堆里去”。《打哈欠》一画来说,这幅画在1993年被刊登在了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注释为“这不是打哈欠而是呐喊”,我们从画中看到的内容它既不政治也不革命,甚至没有一点人性的光辉,只有一份泼皮的无聊感和虚无。画中主题是一个光头张大嘴巴表情怪异,似乎在打哈欠又似乎在无力的呐喊,而背后则是一排的人耷拉着脑袋,双目无光面无表情的朝前漫无目的的呆滞着,完全没有欲望和理想。在90年代初期正是,在分配工作后,在各自的岗位仿佛生活正是这样毫无理想毫无欲望,踏实而虚无地活着,仿佛成为了一种正确,中间的人的怪异同周围呆滞的人群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而充满了对生活地表达欲望与对未来的期望。在方力钧的作品中,背景也永远是虚无的,没有办公场所,没有街角村口,没有城市楼房也没有黄土田埂,只有虚无的天空或者茫然的水面,更是为画中添加了浓厚的无聊色彩。

方力钧的作品中总能找到一种强烈的对比,或许是色彩上的强对比,又或是一种百无聊赖与幽默讽刺的强烈对比。有时会在一片无聊的蓝天下一群光头嘻嘻哈哈,有时则是一只在鲜艳新鲜的菜叶上毫无生气的死鱼,又或是一群荒唐呆滞的光头聚集在鲜艳开放的鲜花当中。在对抗社会的沉闷,方力钧选择了一条以“玩”的方式,自我拯救和自我嘲讽。这让我想起了尼采的酒神精神:人生是幕悲剧,最大的悲剧就在于它的没有终极根据,但生命敢于承担自身的无意义而并不消沉衰落,这正是生命的骄傲,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的癫狂精神。人类社会历史似乎总是受制于两种基本的冲动:一是对个体内在情绪的抒发,即尼采所说的“酒神精神”,另一则是对外在理性所标画的超越世界的追寻,即尼采所说的“日神精神”。这两种冲动代表着两种基本的人生哲学观:走向世界,故追求成功;走向内心,故期望超越。酒神原则与狂热,过度和不稳定联系在一起,是一种对个体内在情绪的抒发的简单冲动,而在方力钧的创作中,则正反应了这一信条。它是世俗的、自由的、释放的,与教条主义形而上的艺术创作恰恰相反,在方力钧的画作中充溢着绚烂的色彩,带着一点微醺的陶醉,无法看清楚其中的每一件事物,而是一次又一次地让其中的泼皮、痞气、无聊眩惑自己的眼睛,没有理智的牵绊,只有森罗万象,奔涌绵延不断。方力钧画作中的光头更接近于人的思维和行动方式,对欲望的追逐和释放,对压抑情感的倾吐,或喜或悲,对个体精神竭尽全力的言说,都在一定程度上把人之为人的最大特征表达出来,让人在他的画作中,享受一场酩酊。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1月15日——11月20日确定选题;

2022年11月21日——12月13日开始撰写开题报告;

2022年12月14日——12月17日修改开题报告并上传提交;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参考文献

[1]陈嘉明. 现代性的虚无主义——简论尼采的现代性批判[J].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 2006.

[2]杜骏飞. 存在于虚无:虚拟社区的社会实在性辨析[J].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2004.

[3]王杰泓, 张琴. 虚无:后现代艺术的心灵史[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29(4):3.

[4]邹诗鹏. 现代性的物化逻辑与虚无主义课题——马克思学说与西方现当代有关话语的界分[J]. 新华文摘,2009(19):32-37.

[5]张生泉. 现代派艺术中的虚无主义幽灵[J].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2):5.

[6]罗俊丽. 尼采的酒神精神研究[J]. 兰州学刊,2009(11):4.

[7]王晋生. 论尼采的酒神精神[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03):13-18.

[8]秦忠翼. 酒神精神:艺术和人生的理想境界——论尼采的审美价值观[J]. 中国文学研究, 2009(3):4.

[9]黄世权. 两种美学乌托邦:酒神精神与狂欢精神——论尼采美学与巴赫金美学的对话关系[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30(4):5.

[10]李洁. 超现实主义画家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J].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5, 5(2):2.

[11]王祯茹. 萨尔瓦多达利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创作心源[J]. 文教资料,2010(2):2.

[12]崔艳. 浅论玩世现实主义艺术[J].2021.

[13]彭锋. 从玩世现实主义到波普超现实主义[J].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9(3):69-69.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