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当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给我国的城市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城市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在城市的居住形态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他们基本以聚居为主,集中在城乡结合部以及城中村之中,使得这些地区的社会问题相当严重。
为研究城市农民工聚居区相关社会问题,我们选择了南京市X社区作为案例。南京市是我国经济发展极具活力的城市,也是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城市。X社区位于南京市建邺区,原住村民547户,共2000余人,而外来农民工多达10000余人,主要来自安徽、河南和山东三省,原住村民与农民工的比例高达1:5,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工聚居区。农民工聚居区主要社会问题:(一)房屋建设等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二)生态环境状况差;(三)基本社会服务匮乏;(四)地下经济发达;(五)社会治安比较混乱。本设计着重解决上述问题,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社会保障制度最基本的功能是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或最基本生存权利,也是社会平稳运行的安全网。目前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在内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然而,流动进入城市的农民,虽居住在城市,从事非农产业,但被城镇的社会保障制度排斥在外,存在着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目前流动就业人数大约在1.2 亿以上,有80%左右没有任何社会保险。据农业部2005年调查,目前农民工工伤保险的参保率为12.9%。劳动保障部调查表明:农民工医疗保险的参保率为10%左右,养老保险的参保率为15%左右,且按照现行规定,他们及其家属不能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市民与农民工之间在社会保障获得上的巨大反差,引起政府、理论界的关注,农民工社会保障缺失已成为理论和政策研究的重要论题。
在对郴州市农民工居住状况进行调查时发现,农民工居住区域集中在老城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在居住邻里及合租伙伴的选择上,出现了以地缘 亲缘为主的聚居现象,其中的人选择与亲戚老乡同学朋友为邻因此,流动农民工的社会网络规模小紧密度高趋同性强异质性低,呈现出小聚居,大分散的杂居状态。李培林指出,尽管其社会生活场所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其以血缘地缘关系这些原有社会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网络的边界,但农民工以亲缘地缘为主的社会网络结构本身又有缺陷性。在这种社会网络结构下选择的聚居方式也有受条件限制不得己而为之的无奈。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设计内容:
1、分析城中村建筑质量、建筑结构,拆除违章搭建、危房,修缮具有保留价值且质量一般的建筑,恢复街道原有风貌,营造具有浓郁建国初期建筑风格的社区。
2、通过相关技术以及建筑实际结构,设计与之相对应的屋顶花园,高层住宅群中间围合成一片类似纽约中央公园一样服务于周边人群,提供休憩场所的绿岛。
4. 研究创新点
解决城中村随着城市化进程被拆除的困境,激发其活力,提供农民工留守妇女、老人就业岗位,丰富其文化生活,解决儿童教育问题,同时,为周边高节奏人群提供休憩环境,体验中国特色的乡村田园生活。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