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地下交通枢纽导示系统规划设计——以南京站地铁站为例(二)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9:3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地铁交通枢纽的迅速发展,人们出行越来越多的选择地铁作为首选地出行方式。地铁空间环境的识别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就需要导示系统的相关学习研究及规划设计。

地铁的空间环境不光指地铁建筑的内部空间环境,还包括地面与地铁入口的空间衔接部分.进行清晰缜密的导示系统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引导与识别系统贯穿于整个地铁空间环境,连续地在恰当的位置传达人们所需的公共信息,创造了一个线路清晰的空间,提高了空间的使用效率以及人流寻路的高效性与可达性,便于车站的客流管理,给乘客提供人性化向导服务,让人产生安全便利感和行为上的自由感。由于综合性地下交通枢纽通常由两个及以上类型的交通空间构成,内部行人对导示系统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特征,为了能更好的利用交通轴线,有效提高交通枢纽使用效率,所以用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导示系统定位和规划。对行人流线和视域进行分析整合,并设计出合理的导示系统将对地下交通空间或者地下综合性空间的有效使用给出科学的参考数据。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

1.北京地铁地下与地上的呼应

截至2012年底,北京地铁运营线路总里程442千米,共有221座运营车站。路线是一个环线,四通八达,出口设置编号a到d的编号,此外还涉及引导与识别系统的材料,字体,颜色等各个方面,并投入大量的物质对上海较老线路引导与识别系统进行重新设置。2013年月8日当天,全路网日客运量首次突破1000万人次,达到1027.6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成为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地铁网。防洪排涝规划创新性地提出,在北京的东、西两个方向,建设两条地下河。两条地下河联系起多条河道和地面上的公园等场所的水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课题名称:综合性地下交通枢纽导示系统规划设计以南京站地铁站为例(一)

课题内容:探讨综合性地下交通枢纽导示系统设计的可能性。由于人流量庞大,交通流线复杂,所以尝试将行人视域分析带入该设计,通过更准确的定点安置导示系统,来满足各类行人的寻路要求

总体设计:包括一整套的导示系统设计.设计形式分为四个部分:总括指示1,(总地图指引).2,道路和信息指引(方向指示).3,目的地标示.(目的地名牌).4,规范/警示.设计内容有:标准色彩,标准字体,标志牌版式,标志牌制作材质等.

计划进度表:

起讫日期

工作内容

备注

第一周

第二,三周

第四,五周

第五,六周

第七,八周

第九周

根据任务书,完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

前期实地调研并整理出调研报告,进行色彩和字体认知实验以及及利用软件对导示信息进行优化分析

参照分析优化数据结果完成总括指示(总地图指引)设计图

参照分析优化数据结果完成目的地标示.(目的地名牌)设计图

参照分析优化数据结果完成规范/警示.

整理资料,准备答辩

运用PS,CAD进行设计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课题基于对人的寻路行为和动机相关研究的学习,需要传播学,视觉传达学,设计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多学科的交叉渗透对地铁空间环境导示系统进行理论支撑指导,创新性地尝试使用ArcGis软件进作行人视域分析进行导示系统设计,充分重视易忽视的导示系统在地下空间和地面空间之间的过渡和衔接问题。课题案例创新性地选择南京站地铁站,是因为它有别于一般独立的地铁站,有着复合型功能:地铁站和南京火车站的地下出口连接在一起,成为城际和城区交通换乘的枢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