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在发生大地震、火灾等灾害时,将作为为灾民提供基本生活条件、医疗与救护、情报收集与传递、救灾物资存储、重建家园和复兴城市等各种减灾活动的据点,在减轻城市灾害损失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保障城市广场绿地发挥其正常景观、生态休闲的功能基础上,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进行应急避难设施改造,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活安全、有效覆盖的应急避难场所。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的诸多案例证明,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可有效地缓解灾害损失。
一、国外方面:1.欧美城市城市绿地防灾减灾的实践 文艺复兴时期:1693年的意大利卡塔尼亚 1755年的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由笔直宽阔的城市大道代替狭窄曲折的小巷,在城市大道两旁种植行道树,规划建设一些特大型广场相连,成为相对完善的防灾、避灾、救灾体系。
1871年美国城市公园系统的规划,芝加哥公园系统防灾型绿地系统规划的先驱2.日本城市防灾绿地的建设经验 (1)以城市总体规划以及相关防灾规划为指导;指导思想 (2)与非绿地形式的防灾空间有机结合,综合防灾、统筹规划;有机结合 (3)规划和建设工作注重选址的安全性;选址安全 (4)平灾结合与普通公园改造建设。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徐州市贾汪区位于华北地震区许昌淮南地震带的东北角,其中郯庐断裂带对徐州市贾汪区有相当地震影响,地震活动水平在我国属于中等。
在保障城市广场绿地发挥其正常景观、生态休闲的功能基础上,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发,进行应急避难设施改造,构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活安全的应急避难场所。
研究计划: 1 查找现有的文字资料; 2 对徐州市贾汪区玉龙湾公园和群众文化中心进行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 3 归纳具体的设计原则与方法; 4 整理分析所得资料,写出分析报告,归纳设计方法。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把结合应急避难中心与城市绿地公园相结合,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公园的相关特征、研究应急避难中心的设计方法,并把二者有机结合,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城市居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提升城市安全保障。
打造公园与应急避难场所相结合的和谐建设。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