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荡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4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8:15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人类对生态环境认识的增加,湿地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更多的人们能够认识湿地,保护湿地,国内开始了大范围的湿地公园建设。在生态发展的过程中,人类的参与使越来越多的原生湿地展现出人文的属性,成为次生湿地。许多设计者仅凭着对图纸的分析便将观念强加于湿地中,将生态符号化,丢失了原有的地域性格,造成了湿地公园景观雷同的局面。我们的研究在基于场所使用者(包括当地居民和外部者)的观点之上,得出公众对这片湿地的地域性格评价,从而对我们的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让我们了解什么是既能不丢失地域性格,又能被当地居民接纳、被游客喜爱的景观类型。从保护与利用,文脉与艺术,功能和形式的几个角度阐述地域性格对设计的指导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全国湿地编目和制图项目,对湿地定义、分类、生态过程等问题开始深入探讨。

2.80年代中期日本开始认识到在水环境领域,对于河流整治引进了一些新的理念,即考虑河流固有的适宜生物生育的良好的环境,同时,要保护和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强调重新自然化。

3.我国于1992年加入《国际湿地公约》,表明我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及促进湿地保护事业发展的良好姿态。湿地的演化过程和资源环境效应研究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2012.12定题。22013.02查书面资料查阅,获得理论基础,对国内外同类湿地公园具体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常熟南湖荡地区进行实地考察。32013.03填写开题报告,确定方案的大体框架,包括:主题、概念、文化元素及对原地形的改造等。绘制一轮草图,确定出入口、大体功能分区以及道路系统等。42013.04上旬在修改草图的基础上,深化原有方案,绘制二轮草图。明确景观节点、景观轴线走势以及视线关系。52013.04中下旬在二轮草图的基础上,细化各景观节点,绘制详图并具体分析。着手植物配置以及竖向设计。62013.05方案定型。并软件绘制相关效果图及分析图,完成整套文本。72013.06汇报文本,毕业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1.湿地公园规划上融入低碳生活模式,注重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重视生态优先。

2.利用资源优势,塑造特色环境,遵循地域文化,重视地域性格。

3.新增农家乐项目,可以提高当地居民收入,促进旅游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