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方法的思考——以西安门遗址广场为例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8: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但是由于规划、经济、文化等外界条件的影响,很多城市广场的设计并没有体现人性化的本质特点。

通过对西安门遗址广场人性化设计的分析,认真思考广场人性化设计方法,明确广场人性化设计中应注意的方面,可以反思当下广场设计的优劣,并且为以后广场设计的更加人性化做好标榜。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一般对现代广场有这样的定义:它是为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设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 构成,采用步行交通手段,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结点(nodes)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具备公共性、开放性和永久性三个特征。国内王珂的《城市广场设计》是直接针对城市广场研究的著作,而近几年《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与设计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等期刊著作也对中国新建城市广场进行了相关分析,但是这些只是在概念上进行了粗略的介绍。

国外专家对广场的认识较之国内具象许多。他们认为:广场是被有意识地作为活动焦点;通常情况,它经过铺装,被高密度的构筑物围合,有街道环绕或与其相通;有清晰的广场边界;周围的建筑与之具有某种统一和协调,d(宽):h(高)有良好的比例。国外对城市广场的研究起源较早也比较细致,相关的著作也很多,其中克莱尔与卡罗琳的《人性场所》对中国的广场人性化研究有着广泛的影响。il麦克哈格著《设计结合自然》等著作也都对城市广场进行深入的研究。

而对于南京西安门遗址广场的研究更是屈指可数。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黄文胜的《南京市西安门广场夜景亮化工程设计》和夏非的《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一一南京阳光广场、西安门、汉中门市民广场调研报告》。但是都没有在人性化设计的部分进行系统的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城市住区环境在城市环境构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亲近、宜人的居住环境是城市人内在的需求。而住区广场,是住区公共空间的最有活力,最具标志性的部分,亦是住户之间展开交流的舞台。广场环境质量是衡量住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故而住区广场设计研究也是住区设计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通过对住区广场设计的研究,建立其分析和设计的理论框架,并结合住区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和人性化设计的基本原则,分析目前住区广场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住区广场人性化设计。

研究计划:2013.2 查阅、整理国内外关于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的资料、文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城市广场因其种类繁多,承担的社会职能也不相同,比如市政广场、文化广场、商业广场、休闲广场,对它们的研究自然也不能一视同仁。

西安门遗址广场更加不同,它以古城门为主体建筑,设计时既要保护,又要充分利用,满足周围群众的活动要求,因此对于它的人性化设计的研究非常关键。

论文将从人性化角度深入,以人为本,从空间流向、绿化、基础设施、后期保护等多个方面揭示其设计的利弊,为以后此类广场的设计提供部分参考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