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在工业化水平高度发展的现今,工业化元素已经逐渐融入城市景观中。
而构筑物作为景观的一个要素,其本身同时也是工业的产物,自然成为景观设计中工业化生产与景观个性的一个平衡点。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分析,借助微筑设计竞赛,探讨景观个性化特征,结合生态主义思想和人们生活需求提出具体表达方案,富有挑战性及创新精神。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伴随从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的转变,发达国家在对工业废弃地进行生态恢复和景观再生的同时,注重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利用,利用建筑、设施、构筑物的再利用来体现工业景观和场地设施的功能转变和文化转译。
法国拉维莱特公园、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等经典案例在基于原场地的基础上,对原有的工业构筑进行重新阐释,从而使它们在新的景观体系内达成完全不同的功能和意义。
德国景观师拉茨认为景观建筑学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处理变化与保护的问题,这也就提出后工业时代的文化趋势是尊重历史文脉,将未来的发展基于过去和现实环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1 国内外关于工业化生产、城市景观设计、设计竞赛、实体营建活动等方面的关注点及发展趋势。
2 解读并参与微筑设计竞赛,深刻体悟微筑与人们生活需求之间的联系。
并提出具体的设计竞赛方案。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文力求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与探讨,总结经验发现共性。
从设计表达入手,探讨微筑的形式,结合实际的方案设计与模型制作,提出一种既能满足批量化工业生产,又能保持单体设计个性的微筑设计形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