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福星惠誉红桥村项目K3地块居住区景观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01:48:18

全文总字数:246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目的:

以江岸区红桥村的总体规划和设计规范为依据,保留原有建筑,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建设一个以科学、生态、健康、自然的住宅居住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促进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结合当地的人文气息、地域特性、生态条件、气候特点等,建设以生活、居住、生态、景观为主的多维空间,建设具有较高水平的现代居住区绿色空间环境,以达到改善城市生态质量和人居环境的目的。

研究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早期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往往被简单地理解为绿化设计,景观布置也以园艺绿化为主,景观规划设计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往往成为建筑设计的附属,先规划好建筑再做景观规划设计,少有系统的运用生态设计思想对居住小区进行分析和研究。近十几年,我国也开始重视居住区的生态问题。1993年清华大学吴良墉教授倡导建立了人居环境科学,尝试建立一种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中心、以居住环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目的是理解和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的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1994年中国政府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人类居住区发展的目标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并动员全体民众参加,建成规划布局合理、环境清洁、优美、安静、居住条件舒适的人类居住区。1999年,第20届世界建筑师大会通过《北京宪章》,指出建立人居环境循环体系,将新建筑与城镇居住小区的构思、设计纳入一个动态的、生生不息的循环体系之中,以不断提高环境质量。1999年我国首个绿色生态居住区北京北潞春小区建成,社区提供方便的出行及服务、安全的智能化的管理建造节地节能建筑实行污水资源化、垃圾减量,无害处理、噪声控制创造出优美舒适的绿化环境。为规范生态居住区的建设,2001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及技术导则》。进入21世纪,随着房地产开发业的蓬勃兴起,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和对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在选择住房的过程中,景观环境即居住区内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也成了一个新的选择尺度。人们对居住区的空间的要求从以往的封闭式向现代的开放式改变,人们更加追求一种具有情趣化的生活方式而非单一的简单的生活。

居住区景观绿化设计最早发展于西方发达国家,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工业的迅猛发展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严重后果,迫使相关国家开始重视环境设计。景观之父奥姆斯特德于1957年首倡景观建筑的概念,此后,景观建筑成为专业的研究对象,其最大特点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之初即对居住区的整体风格进行策划与构思,对居住区的环境景观作为专题研究,提出景观的概念规划,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硬质景观的设计要点。用建筑去巧妙的分隔和围合空间,使建筑和景观能融化在居住区整体设计之中。七十年代,日本率先制定了改善居住环境的方针政策,提出了居住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舒适、优美、安全、卫生、方便。八十年代,瑞典就提出了生态循环城的建设举措,它结束了林业的传统发展模式,促进森林及其产业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英国在新城市和居住区建设中提出生活要接近自然环境的设计原则,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英国的规划学家David Rudlin 针对城市中心的居住区开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邻里理论,该理论关注于构建良好的公共空间结构,以人性的观点处理城市生活空间的各个环节。国外对于生态居住区景观的研究较国内更加完善,且有许多成功的实践例子。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分析该地块所处地理条件、气候条件、历史文化及人文气息,采用生态化的设计方法和理念,对该居住区的景观环境进行设计。通过对物质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两方面的设计对居住区内的各种建筑小品、节点景观、植物配置以及生态文化进行布局规划来体现居住区的和谐,在总体上设计出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空间,建设一个科学、生态、健康、自然的住宅居住环境。

研究计划: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

通过对物质景观和精神文化景观两方面的设计对居住区内的各种建筑小品、节点景观、植物配置以及生态文化等进行布局规划来体现居住区的生态和谐、人文和谐,环境和谐;同时通过对周围不同空间的设计营造来体现居住区的不同环境,最终营造设计出一个科学、生态、健康、自然的人性化住宅居住环境。

创新: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