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生——基于公共空间中互动灯光装置艺术设计开题报告

 2021-08-08 16:24:2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严重,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对于我们生存的环境不但要给予保护更要给予帮助,本次设计的就是从环境问题出发,利用公共空间中互动装置作品让人们充分的了解环境问题并通过自身传递给环境应有的帮助。

意义:通过该设计的互动装置,让人们了解到环境问题。

枯木逢春,枯朽的的树木并不代表它已经死亡,也许一个机遇一个帮助它还会焕发新生,我们的环境也是如此,当你伸出了属于自己的那双手也许就可以点亮它焕发新生的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同类研究概况:国外:巴西艺术家组合janainamello和daniellandini的设计了一系列的装置作品「ciclotrama」,他们通过一些错综复杂的绳索形态模拟了树枝的枝干,作者通过自己的设计揭示我们现在的社会结构形式,从每一根粗绳子中分解出来的细绳相对于社会体系当中独立的一个个体。

荷兰鹿特丹艺术家giuseppe licari设计展示了一个由树根构成的装置作品humus (腐殖质), 装置的名字腐殖质是树木植物生长所必须的重要土层,将巨大的树根安装到展厅天花板上房间瞬间变成了一个地下洞穴。

这些死去的树木展示着自己的根系以及曾经生长过的土壤条件和城市环境,在licari的作品中,人与自然,生长与衰亡的关系是他探讨的中心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内容:作品《囚生》本身的艺术形式是一件灯光互动装置,与传统的公共艺术静态表现形式不同,它只有通过与参与者的互动所展现出来的效果才能称之为一件完整的作品,从而传递给参与者其中的意义,使得参与者体验到不同以往的参观效果,更具有趣味性。

作品的原型将模拟树根的生长形态,它存在明暗两种展示形式表达了两种意义,明的状态下展现由麻绳构造的枯朽树根的形态表达出他外表枯死的事实,暗的状态下展现的是导光纤维所构成树的经络,与参与者的互动帮助点亮其经络表达暗藏的生命力。

作品的名称也来自于此,枯朽的外表囚禁了它生长的力量,却改变不了它隐藏在外表下求生的欲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通过在公共空间的展示与互动,增加了参与者对作品本身的印象和对作品传递信息的思考,两种的展示形式对于参观者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参与者互动所接触的木桩以人手的印记与电子线路的结合设计,其上含有传感装置接收人体距离控制开关,给人一种科技的感觉。

创新:作品中大量的使用导光纤维,以模拟经络的结构,导光纤维穿插在麻绳中能够很好的隐藏下来,导光纤维光源由传感器控制,传感器位于木桩上五个手指印记的前端,每个手指控制不同区域的光源,当参与者肢体与传感器接触使得光源的亮起,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使参与者与之互动的兴趣提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