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817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的意义 建筑立面是其与外部空间直接接触的界面,展现建筑形象与构成的主要方式。可以说,建筑立面是建筑与外界沟通的媒介,而建筑立面的形式就是建筑与外界沟通的“形式语言”。现代主义建筑作为当代建筑设计主流思潮之一,其建筑立面形式语言值得深入研究。,具有海派特色的现代主义建筑,因其在建筑立面形式的表达上有别于常见的现代主义建筑,具有地域、历史和海派文化特色,其建筑立面更需要更值得以专业的眼光去探究。海派建筑的特色与现代主义在建筑立面上的碰撞与融合的形式语言方式方法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 海派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是建立在上海近现代城市商贸经济日益繁荣的基础上的,商贸类建筑是其文化主调。这一类型建筑有一定的文化开放性, 在中国建筑文化中融入西方建筑文化,形成一种“杂交”型的建筑文化形态,是成熟的海派建筑文化,是民族建筑文化之魂融合现代建筑“语汇”的灿烂之花。(邢亦舒、李钢.《中体西用——浅论上海“新海派”建筑的时代魅力》) 对海派现代主义建筑形式语言的研究,选择从上海西岸入手。因为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现代化建筑层出不穷,随着高楼大厦的建立,上海原本拥有的海派建筑面临危机,如何将现代化建筑融于海派文化成为地域建筑文化的一个重要课题。海派建筑是上海建筑的一个部分,也是上海建筑中最具有历史感的部分。上海西岸是上海中心城区内最具公共活力的滨水新城区,是海派现代主义建筑的聚集地。以上海西岸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建筑立面所表达的海派与现代文化的结合方式,将对上海未来城市发展中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商贸建筑的兴建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无法忽略建筑立面形式而进行,优秀的建筑设计必然包括了优秀的建筑立面形式语言。因此,对于建筑立面形式的研究,国内外起步均非常早。 早在宋崇宁二年(1103年),李诫就在《木经》的基础上编写了《营造法式》一书,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其中对当时的建筑材料、形式都有些非常详细的注解,但当时的建筑形式单一,同类型建筑的立面大同小异,但仍为后世的建筑设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至近代,有梁思成等建筑大师沟通古今,在研究总结中国古代建筑立面的同时,也对中国近代城市发展中的建筑立面走向提出了新的展望。时至今日,在国内建筑发展的同时,对建筑立面的研究也日益成熟,已有诸多文献系统的分析了建筑立面的要素,例如邵骏、武明明的《论建筑外立面的设计》(2016)和宣晴、曹青的《对建筑立面构图形式美的思考》(2017)。 国外对建筑立面研究的文献记载虽然不如中国丰富,但国外建筑师们对建筑立面的研究缺从未停歇,尤其是从文艺复兴起,艺术、科学的共同进步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诞生了米开朗琪罗等优秀的建筑师,为后来的西方建筑立面形式的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财富,现代主义建筑便是兴起于二十世纪初的欧洲,在现代主义建筑立面的研究方面,国外的起步比国内早,进展也更快,目前已经涵盖了构成建筑立面的环境、色彩、外形、材料等几乎所有方面,例如JacopoMontali、MicheleSauchelli和QianJin共同编写的《MauroOverendKnowledge-rich optimisation of prefabricated facades to support conceptual design》(2019)以及RomainMesnil、CyrilDouthe、OlivierBaverel与BrunoLéger所著的《Morphogenesis of surfaces with planar lines of curvature and application to architectural design》(2019)。 关于海派现代主义建筑的研究,国内从上世纪末就已经开始,具体历程概括为下表:
具有代表性的文献有:邢亦舒、李钢编写的《中体西用——浅论上海“新海派”建筑的时代魅力》(2013)以及顾思婕的《海派文化的建筑风格研究——近代上海建筑风格》(2013)等。 因此,已经有众多学者为本课题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而目前尚未有研究以海派现代主义建筑的立面形式为研究课题的文献,也尚未有以上海西岸此类新兴项目为例进行研究的文献。 三、应用前景 上海飞速的发展使得人口剧增,仅63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仅需要容纳2400万的人口,作为温暖多雨的平原,又要保留耕种的土地,这使得上海不得不牺牲一些历史建筑来换取更多的土地用于居住或商贸。 上海在清朝道光年间先后成为英美租界,又是重要的港口贸易城市,存有许多欧洲历史特色建筑及废弃的港口建筑(船厂、港口仓库等),这些建筑为上海建筑历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造就了上海独特的海派建筑文化。 在这一过程中,上海的海派建筑文化收到了冲击,海派现代主义建筑得以诞生。海派现代主义建筑在建筑立面上,同时具有海派特色与现代建筑特色,既满足了人们对现代快节奏生活的需求,也完成了保留海派文化的意愿。例如上海西岸的旧工厂改造而成的展览馆,在建筑立面方面,继承了工厂原有的具有海派感的外形,对建筑材料进行了更变,使得建筑充满了现代主义的气息,又有上海西岸的历史特色,是海派建筑与现代主义融合的成功典范。 |
上海仍未停下发展的脚步,会有越来越多的具有上海历史特色的建筑收到时代发展的冲击,以上海西岸为例研究海派文化在现代主义建筑立面中的形式语言,对上海未来城市建筑的设计有着启示意义,在之后的上海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前景广泛,例如旧城区的翻新改造,可以在结合原有的建筑立面的情况下进行一些现代化改造,具有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历史研究所编译.1986:4 [2] 王倩雯.从亭子间建筑现象探究“海派”建筑发展困境[J].汉字文化,2018,(07):94-95[3] 雍维为.海派建筑的创新与发展——以绿地上海海域笙辉项目为例[J].江西建材,2017,(19):27 29[4] 陈栋浩.转型期海派建筑及其地域性特征研究[D].上海大学,2017[5] 王克祥.中体西用——浅论上海“新海派”建筑的时代魅力[J].建材与装饰,2016,(47)[6] 陈栋浩.Art Deco下的“海派”建筑文化[J].美与时代(城市版),2016,(10):28-29[7] 高军辰.休闲娱乐空间中的感性设计—海派文化为例[D].大连工业大学,2013[8] 邢亦舒,李钢.中体西用——浅论上海“新海派”建筑的时代魅力[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3,(01):128-129 136[9] 顾思婕.海派文化的建筑风格研究——近代上海建筑风格[J].美与时代(上),2013,(01):67-69[10] 李根林.充满现代海派建筑的经典住宅——盛大金磐花园开发建设实践[J].住宅产业,2008,(Z1):124-127[11] 郭凯军.现代建筑设计与乡土建筑环境[J].建筑与文化,2018,(09):65-66 [12] 王文涛.基于现代性下的乡土建筑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探究[J].价值工程,2018,(09):174-175[13] 李书青.现代建筑地区化 乡土建筑现代化--论国际化影响下的中国地域性建筑[D].河北大学,2005:38 [14] 汤朝蔚.乡土景观元素在现代地域性建筑中的运用[J].绿色科技,2017,(23):104-106 [15] 岑鸿骞,罗乙欢.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的运用分析——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为例[J].低碳世界,2018,(12):202-203 [16] 王晓,李百浩.论现代建筑“意境”之中国特色[J].华中建筑,2008,(06):5-7 11 [17] 赵彬.现代建筑立面造型细部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30):135 [18] 邵骏,武明明.论建筑外立面的设计[J].建筑设计管理,2016,(12):67-70 88 [19] 罗秀红.浅谈如何以建筑立面细部设计体现建筑外观“精致性”[J].江西建材,2017,(18):28-29[20] 宣晴,曹青.对建筑立面构图形式美的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7,(20):64-66 71 [2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432-444 [22] JacopoMontali,MicheleSauchelli,QianJin,MauroOverend.Knowledge-rich optimisation of prefabricated facades to support conceptual design[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9,97:192-204[23] RomainMesnil,CyrilDouthe,OlivierBaverel,BrunoLéger.Morphogenesis of surfaces with planar lines of curvature and application to architectural design[J].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9,95:129-141[23] Stojanovic Bogdan,Spallazzo Davide,Trocchianesi Raffaella .Valorisation Experience Process for Raising Awareness of the Eastern Modernist Architecture Towards Layperson Audience[C].Lecture Notes in Civil Engineering,2018,3:285-291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海派现代主义建筑的立面形式语言,归纳海派现代主义建筑的立面特点,归纳海派文化与现代建筑相融的形式语言设计方式方法,并提出该方式方法在上海未来城市建筑建设中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 1.建筑立面形式语言 (1)环境:研究上海西岸建筑周围的环境因素,观察环境是建筑立面设计中的重要一环,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建筑立面的表现形式,例如:江边建筑的朝江面做视线通透的设计如大面积的玻璃,有利于采光与观景。 (2)色彩:研究建筑外立面的色彩的运用,海派文化中的色彩十分有特色,传统海派色彩在现代建筑立面的应用,是海派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的关键。 (3)造型:建筑的造型对建筑的色彩和材料起到了启发及限制作用,也是建筑立面形式表达的重要因素。 (4)材料:建筑立面材料的运用对于建筑立面形式的表达是点睛之笔,玻璃、金属具有现代感,砖瓦则有年代感和故事性。 2.海派建筑立面形式表达 3.现代主义建筑立面形式表达 4.海派现代主义建筑的立面形式表达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海派文化与现代建筑形式的关系,海派元素与现代化建筑融合的依据与方式方法。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根据建筑立面、海派文化、现代主义建筑等关键词,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本课题的基础理论知识。文献研究法在本课题研究中的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研究对象的全貌。 2.个案研究法 认定上海西岸中的建筑立面为特定研究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构成。 二、技术路线
|
4. 研究创新点
本课题选取的研究对象上海西岸建立时间较短,其中的建筑最早于2014年之后才建成,并且至今仍在持续开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新兴项目,具有目前上海建筑发展趋势的指向性,其对上海历史发展中的遗留建筑的保护开发,是海派文化在建筑中得以传承的重要手段之一。 |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10:确定论文主题方向,进行论文题目的筛选。 2018.11:以论文题目为核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和翻阅。 2018.12:对已搜集的资料加以整理,撰写文献综述。 2019.01-03:论证分析论文的可行性、实际性,将论文题目和大致范围确定下来,进行开题报告。 2019.04:根据查找的相关资料以及实地考察的数据,进行深入详实的论文编写工作,对论文编写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研究其解决方案,推敲整合,并进行修改完善,准备论文中期检查。 2019.05:完成论文的初稿部分,向指导老师寻求意见,优化论文的结构,润色语句,修改不当之处,补充不足之处。 2019.05:论文资料整合,最终定稿,为最终的答辩做好各方面准备,熟悉论文内容,增强自己对论文内容的把握,进行一定的思维发散,设计论文答辩。 |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探析古陵墓遗址的保护与开发——以明岐阳王陵园为例开题报告
- 2105东京未来城市公园趋向设计——城市、景观、记忆开题报告
- 新疆维吾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歌舞团剧团团部景观设计——方案B1开题报告
- 新疆维吾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歌舞团剧团团部景观设计——方案B2开题报告
- 新疆维吾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歌舞团剧团团部景观设计——方案B3开题报告
- 新疆维吾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歌舞团剧团团部景观设计——方案B5开题报告
- 新疆维吾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歌舞团剧团团部景观设计——方案B4开题报告
- 新疆维吾自治区昌吉州传媒大厦图书馆歌舞团剧团团部景观设计——方案B6开题报告
- 南京市沣麟公园壹号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方案B1开题报告
- 南京市沣麟公园壹号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项目——方案B2开题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