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苏州市中学为例开题报告

 2022-05-09 23:38: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背景

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件的通知》。意味着从9月1日起,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统一变为《道德与法治》。此举是对依法治国的积极响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总之,更名后的教材通过将道德教育与法治教育紧密结合来实现共同的育人功能。

从其发展来看。建国以后直至1993年以前(“文革”属于特殊时期),这门课程在教学大纲或有关文件中一直被称为“政治”或“中学政治”,课程名称大多如“毛泽东青年时代”“中国革命常识(读本)”“时事政策”“中苏关系”“青年修养”“青少年修养”“政治常识”“公民”“社会发展史常识”等等。这个时期,课程的“政治”味道很浓,同时兼有道德教育和时事教育。1993年至2003年,课程建设进入新阶段,本课程更名为思想政治,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发展简史与国情教育。这个时期课程的思想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已比较明显。2004年至2016年,本课程更名为思想品德,内容包括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法律教育、国情教育。这个时期,课程具有了鲜明的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2016年秋开始,课程再次更名为道德与法治。可以看到,我国对本课程功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满足社会需要到满足学生成长的转变过程,且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具有综合性。所以,本课程是一门与时俱进的课程。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1、《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相关理论

2、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现状及其存在的有哪些?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1)文献研究法

通过上网和在图书馆阅读等方式,搜集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初一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现状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为本文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13.

[2]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教育出版社,2005.

[3]教育部.思想品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第七学期

第11-17周确定毕业论文选题,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二、第八学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