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宋明理学是中国宗法社会后期别具特点和风格的哲学思维形态,而陆九渊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宋明两代心学的开山人,是当时最富有个性的思想大家。
在程朱理学集大成之时,以独特的观察力发现了理学内化潜在的支离倾向与教条隐患,并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即“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为宋明新儒学思潮从朱子学到阳明学的心学转向创造了必要的学术条件。
“心学”作为“理学”思潮中的主流派,它是一定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思想结构的产物,而这篇论文旨在收集古今对于陆九渊心学思想的研究资料和相关见解,在了解人们对于陆九渊心学思想的研究成果后从各自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向等进行分析,找出他们的异同观点并进行综述和整理。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首先是对于陆九渊心学思想的背景、来源和主要内容进行阐述,两宋思想家和哲学家的救世情怀和文化忧患影响着他们的思想和精神,陆九渊认为南宋王朝“公私之弊日积”,虽表面繁华,实则内部腐败。“今风俗积坏,人材积衰,郡县积弊,事力积耗,民心积摇,和气积伤。”为挽救国家治之良药,就是重构儒家道德形上学。其自称其学“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即直接承认自孟子,但与二程之间,也确有一种逻辑的联系,特别是与程颢之间,则可谓程颢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陆九渊拾取了程颢“心是理,理是心”的思想提出“心即理”的观点,认为只要明了“心”为万有之根本,就可以“存心”、“养心”、“求放心”。其次是关于朱陆之辩的由来,两人思想上的差异在何处。淳熙二年六月,吕祖谦、朱熹、陆九渊、陆九龄及其弟子等人在江西信州铅山的鹅湖寺学术讨论会上,由朱陆两人对“心”、“性”、“理”、“道”等范畴的理解之别进行辩论,也从而明确了两人学术的分野和“理”“心”的差分。陆九渊的“心学”就在与朱熹“道学”不断对话、辩论中,逐渐完善、发展。在以上内容梳理完整后,收集古今学者对陆九渊心学思想研究的成果,从他们各自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等进行综述,对于相同的观点进行总结,而存在差异和争论的地方要通过分析后进行解释,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形成一篇完整的综述。
预期目标:通过对陆九渊心学思想的研究成果的学习和总结,进一步的了解陆九渊心学思想的内容;尽可能的把关于陆九渊心学思想的相关研究资料收集整理,分析总结其作者各自不同的研究观点、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等,得出自己见解。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研究方法:本篇论文主要是对研究陆九渊心学思想资料文章的综述,所以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
研究步骤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设计框架,研究过程有以下几个步骤:
4. 参考文献
1、《陆九渊集》,中华书局。这本书收录了陆九渊传世的全部著作,包括书信、诗文、讲义、杂著、程文等,是研究陆九渊心学思想和宋明理学的必读书;“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即理,陆九渊认为身是人得以存在的表现形式,所以身体是人的根本,而心是人和禽兽有区别的根本“为庶类之最灵者”的依据,故心是身体的根本。虽全书并无关于哲学的概念的话语,大多是启发语、指点语、训诫语,但却义理精熟,事理分明。
2、《孟子》,陆九渊自认“读《孟子》而自得之”,在他生活的那个时期,孟子的思想氛围浓厚,地位很高,再是孟子心性思想初步为陆九渊心学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基础,陆九渊不仅继承、发展了孟子的心性想,而且又兼取程颢和佛教禅宗关于心性的论述,从而大大超越了孟子思想,形成了自己的心学思想体系。所以读孟子对于研究陆九渊心学思想的来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3、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嶯山》。这本书可以说是朗阔本课题需要研究的所有内容,越往后读越发现作者的深度、广度、高度都是一等一的,细细阅读下来,收获颇丰。从第一章“象山之‘心即理’”开始,象山之学并不好讲,但他就是用自己的话语把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思想讲解了出来,从象山心学的来源到背景,都是面面俱到;第二章“象山与朱子之辩”更是详细的为我们讲解了当时两大思想派别的异同和矛盾之处;第三章“王学之分化与发展”为我们介绍了陆学到王学的改进之路;这本书对于研究本课题的重要性更是不必言说的不可或缺。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2022年1月2号——2月28号,收集材料,查阅文献,为写开题报告做准备。
2022年3月1号——12号,完成论文开题报告。
2022年3月15号——5月1号,写出论文初稿。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