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名实之辩 是中国哲学核心议题之一。
春秋战国之际,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旧有之名已不能容纳新的现实,于是产生了名实之辩。
又因诸子百家反映的社会政治利益和所处的认识发展阶段不同,对名实关系有着不同理解,展开过长期争论,形成古代哲学的名辩思潮,由此推动了中国哲学的认识论、辩证法和逻辑的发展。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此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要对名实之辩中的名实义进行解释,其中包括名、实的思想内涵和关系进行解释和分析。
其次,对儒家、道家、墨家的名实思想进行解释与分析。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本课题采用查阅文献资料和访谈法。
访谈法主要是与相关专业的老师与学者进行请教,并请其为本课题提出意见与看法,同时要向指导老师提出相关问题请教。
查阅资料主要从古籍原文中搜集同时结合现代的专注、论文、期刊中搜集对本课题有用的资料。
4. 参考文献
[1] 胡适 . 中国哲学史大纲 [M] . 北京:中华书局,2013.1[2] 冯友兰 . 中国哲学史(上)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3] 冯友兰 . 中国哲学史(下) [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7[4]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 . 中国哲学史(第二版)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0 .第二版[5] 牟宗三 . 名家与荀子 [M] . 吉林: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4[6] 牟宗三 . 中国哲学十九讲 [M] . 吉林: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7] 公孙龙子、吴毓江、吴兴宇 . 公孙龙子校释 [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8] 荀况 . 《荀子》 [M].战国末期赵国人 [9] 墨翟 . 《墨经》 [M].春秋末期宋国人[10] 董仲舒 . 《春秋繁露》 [M].汉代[11] 郭象、黄础基、黄兰发、成玄英 . 庄子注疏 [M].成都:中华书局出版社,2011.1[12] 杨文 . 公孙龙子名实论的逻辑哲学意义(社会科学版) [J]. 南通大学学报 . 2005年第四期[13] 杨国荣 . 孔墨老与先秦名实之辩 . [J/OL].中国知网学术界 . 1990年第6期[14] 丁文会 . 《墨经》和《公孙龙子》语言思想比较研究 . [A].陕西师范大学[15] 胡红伟 . 名的追寻 . [A]. 首都师范大学[16] 王源林 . 孔子 老子名实思想浅析 . [J] .理论研究[17] 华继坤 李双凝 . 浅析苟子的正名思想.[J]. 神州文学[18] 杜文静 . 试论先秦名家的名实观. [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年第26卷第11期 [19] 王俊涛 .简述先秦中的名实之辩. [J]. 咸阳师专学报第十卷 . 1995年第1期[20] 杨国荣 . 《庄子》哲学中的名与言 . [J]. 中国社会科学 2006年第4期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第一到三周,完成搜集资料2、第四周,完成开题报告3、第五周,整理所需资料,并与指导老师沟通。
4、第六到八周,形成论文5、第八周,交予指导老师审阅,提出问题与修改意见6、第九到十周,修改论文。
7、第十一到十二周,交予指导老师审阅,并提出意见。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