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低保分配的运行机制和重塑方向开题报告

 2021-08-08 02:40:01

全文总字数:111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前提,积极推进和逐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是其首要条件。只有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健全农村低保制度,把符合救助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才能使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得到稳定、持久、有效解决,才能逐步缩小贫富差距,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强化各项改革措施,全面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社会进步,使全民共享经济改革发展成果!但是在我国农村低保分配上,低保资源自上而下输入至乡村,也引发了不少问题和矛盾。党的十六大及十七大都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探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并逐步加以健全和完善。当前,我国农村低保制度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国家每年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推进低保制度,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和成效,但还有许多突出问题亟待解决:如急需救助的贫困人口的存在和贫富差距的扩大导致社会制度操作流程不规范;扩张的资源需求与地方财政困境矛盾突出;未形成科学、规范管理制度,农村低保亟需改进和完善。

二、研究的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概况

波兰尼认为任何经济行为都是嵌入社会关系之中的,企业在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时必须兼顾社会利益,而二者的脱嵌就有可能使得企业的盈利目标无法实现。如果做一个简单类比的话,那么国家政策的实施也存在着嵌入性的问题,即政策最终都是要由基层组织去执行,基层干部描述自己的工作时经常谈到的所谓上面千头线,下面一条针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国家政策功能的实现就不仅应该考虑政策本身的目标,而且要兼顾基层组织的行为逻辑对其发生的影响。税费改革以后,乡村组关系面临着新的调试,基层组织治理手段的丧失和运转的困境构成了当前乡村治理中的基础性问题,而低保的嵌入,恰好为税费改革后的乡村治理提供了一项非常宝贵的资源。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刘燕舞认为,税费改革和免税以后,中国的乡村治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涉农政策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前者,表现最明显的莫过于以乡镇改革为标志的乡村治理体制的变革;关于后者,最为突出的莫过于惠农政策力度的不断加大。尤其是低保在这一时期的乡村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取消农业税后,作为维系乡村共同体的纽带随之崩断,乡镇因不再需要依靠村组收取税费也就没有了为村组服务的动力,村组一级在失去税费返回款这一重要的经济资源的软力量的同时,也失去了原本来自乡一级的有力的行政力量的支持,于是乎,低保在村庄的嵌入就成了村组一级非常珍贵的治理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取消农业税后乡村所面临的诸多方面的治理困境,作为乡村治理手段的低保,在乡村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非常成功的,但由此我们也应深思其背后所凸显的乡村治理的困境。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四、研究内容及计划

1.我国农村低保制度的理论概述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下简称农村低保制度)是法律赋予每个不能维持最低生活保障的公民的权利,其目的是为了克服实际生活中存在的贫困问题,以保障贫困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农村低保制度的实施体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在国家大力倡导构建和谐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低制度在这会保障中的最后一道安全网的作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五、特色创新

选题角度方面:本研究主要是对我国农村低保分配的运行机制及重塑方向进行研究,重点研究这低保分配的运行机制,从乡村社会基础本身的特点出发,对低保分配的运行方式进行完善和重塑。

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进行比较分析,并且通过个案访谈法进行研究,通过自上而下的分析机制,突出对社会基础的分析。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