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3334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以及习得性无助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程度,同时使用个案访谈法深入分析大学生在习得性无助时,所获得的各方面社会支持情况。
2、通过问卷调查来分析具有习得性无助的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表现,探讨其产生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
3、从习得性无助角度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时的认知、情感、归因、行为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多角度的分析,为大学生就业这一群体的特殊时期提供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建议,帮助其脱离无能为力的就业状态,帮助大学生个体能够积极地应对就业问题,有效地避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产生我不行的消极就业心理情绪。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状况 1967年美国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和梅尔将狗作为实验对象,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只要蜂音器一响,就给予难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多次试验后,蜂音器一响,在电击前,先把笼子打开,此时狗不但不逃,还在无电击情况下出现呻吟和颤抖。
通过实验分析得出:有机体在反复的挫折中得到一种自我无法控制局面的假象从而逐渐形成一种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得出习得性无助的定义。
随后,世界各国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习得性无助这一心理现象。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通过问卷调查以及进行数据分析,调查南京市高校大四应届毕业生,了解就业状况,并测量受调查者是否具有习得性无助状况,并收集其就业情况进行分析。
2、通过个案访谈具有习得性无助的大学生,重点了解他们获得社会支持的状况以及获得支持后的心理状态变化,从而针对个体的分析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访谈法和问卷法。
4. 研究创新点
1、就业方面。
很多研究将就业影响的因素放在了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因素的研究中,却忽视了就业主体自身的心理方面的影响因素,忽视了在就业这一过程中,就业主体可能所拥有的新的心理状态,同时忽视了遭遇阶段性失败可能产生的巨大情绪障碍、认知障碍,以及存在低成就动机、低自我概念和消极定势,从一个新的角度出发,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好的应对各种挫折。
2、心理方面。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