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视角下本科毕业生毕业选择与择业焦虑的关系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0:51:42

全文总字数:2556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背景

毕业季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应届生一方面要完成毕业前的学业任务,另一方面要进行毕业后的择业准备。后者往往更为关键走出校园、告别大学生的身份之后该何去何从,这是应届毕业生最关心的问题。

在扩招背景下,毕业生规模只增不减,择业的竞争压力也随之提高。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预测,十三五时期我国高校毕业生规模将持续增加,年均达到770万人左右,青年就业任务艰巨。近几年的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 即每年毕业生离开高校时就业率) 在 70% 75% 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达到 90%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更为严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同类研究概述

焦虑:根据神经病学词典的词条解释,焦虑为一种感到害怕、恐惧、焦急不安为主的精神状态。可为生理性(呈一过性),也可为病理性(呈持续性或经常性)。焦虑最初主要作为西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在各心理学派都有不同角度的研究。精神分析学派认为焦虑的产生起源于冲突,冲突又会给人带来不愉快的张力;焦虑的作用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总体上来说,精神分析学派对焦虑持比较悲观的态度,提出了诸多防御机制作为解决办法。相比精神分析学派较为悲观的态度,人本主义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性,认为焦虑是暂时的困境,而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可以通过激发自我力量来解决焦虑问题。行为主义学派的班杜拉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即对达到目标所需要的能力的信心。当自我感到无效能时,潜在的厌恶感刺激会让人感觉焦虑。

至此,对焦虑的研究依旧处于定性研究的阶段。斯皮尔伯格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焦虑分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状态焦虑是指人在特定情况下产生的暂时的反映波动,特质焦虑是指相对稳定的存在于人格特征中的焦虑。据此理论编制出的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开启了定性研究焦虑的新领域。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与计划

1. 研究内容

1) 有关择业焦虑的现有研究与成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特色与创新:

已有许多关于职业决策的研究和择业焦虑的研究,但是大多存在于心理学、教育学领域,如将就业力、自我效能、心理弹性、自我分化等变量与择业焦虑相联系。少有研究者关注学生个体的最终毕业选择,从更贴合生活实际的角度出发,把毕业选择与择业心态相联系,考察选择背后的心态差异与形成原因。本研究则是立足两种不同的毕业选择,使用实证性研究方法,编制出贴合我国本科毕业生的调查问卷,考察毕业生在不同选择下的择业焦虑差异,对比各个自变量的作用过程。如此一来,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可以直接运用于学校社会工作中的毕业辅导,帮助学校社会工作者结合实际情况提炼出做出不同选择的毕业生的需求,进而提供更清晰的择业指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