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1、传统教育偏向于智障儿童智力开发,注重生存技能习得,对儿童精神层面的引导和关怀相对缺乏。因此为智障儿童康复教育引入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为康复机构探索和营造更有效的运作模式和发展环境。
2、挖掘智障儿童的潜能。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相信人的潜能,每个人都应当是被看做有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个体,由于生理、心理、社会的等因素,智障儿童的潜能被严重束缚了,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他们解脱束缚。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对于智障儿童的专门研究,国内外学者涉及有限,主要研究多是关于特殊教育领域。国内研究主要方向是对国内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我国国情复杂,东西部经济存在明显差异,特殊教育体系相对不够完善,因此国内学者研究方向主要涉及内容包括特殊教育立法,从立法角度保障智障儿童受教育权利,既保证智障儿童能获得基本的受教育权利,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不受到歧视的享有教学资源;注重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目前国内专业智障儿童师资队伍素质亟待提升,包括学历、专业化培训等方面,都有很大不足。在教师保障方面同样也做得不好;关注特殊教育质量的提高,由于教育资源投入,对特殊教育的认识问题引起的教育内容存在过于统一的标准,教育手法单一,缺少对个体的尊重和针对性教育,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智障儿童恢复的程度。
国外发达国家本身具有比较成熟的特殊儿童教育体系,相对于智障儿童研究偏重价值观、尊重差异性以及政府责任和家长参与。像美国、丹麦等发达欧美国家倡导平等尊重的理念,社会普遍认同特殊儿童包括智障儿童的价值,必须保证智障儿童的受教育权,相信智障儿童等特殊儿童群体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提出全纳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理念承认每个特殊儿童个体都有其独特性,包括兴趣、能力、爱好及需求都有特殊性,教育机构必须考虑到这些差异,并提供条件满足不同儿童的不同需要。同时,西方发达国家有严格详细的立法,以保证相关政策的有效实施。国家为特教事业提供持续、稳定、高额的教育投入,像丹麦每年教育投入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由于倡导平等的教育观念,国外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数量较小,研究课题也主要偏向在确定残疾学生能与他们同龄的健康群体在一起学习(即教育一体化)的前提下进行,具体包括家长参与,家长参与儿童智力等情况的测定,参与学校针对特殊儿童教育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为特殊儿童量身定制专门的个别化服务等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研究内容:
论文内容主要是社会工作介入的层面:微观机构内部、中观社会动员、宏观制度环境三个方面。
1. 为机构内儿童及家长进行心理辅导;帮助机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教职人员,普通工作人员树立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树立科学助人的理念,提升机构工作科学性、规范化;引入社会工作的方法培训教职人员,提高教育、康复的效果。
4. 研究创新点
本论文研究重点在于获知智障儿童康复机构的生存发展现状,对其目前使用的管理方式、教育方法、机构资源、社会关系、相关政策法规等各方面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评估,在此基础上引入社会工作价值理念、工作方法,从社会工作角度提出合理化建议,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和改善机构内部的运作效率和外部的发展环境。
研究难点在于如何将社会工作的方法有效地嵌入当前智障儿童教育实践。目前大陆社会工作本土化研究尚处在探索进程之中,如何与中华传统文化、传统教育以及社会实际相结合是社会工作作为一个专业在中国面临的重要课题。社会工作在智障儿童教育方面涉及较少,如何将社工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有效地融入当前康复教育之中是研究的难点,也是本论文的主要意义所在。
研究创新点在于将社会工作价值系统的引入智障儿童康复机构中,将包括增能理论以及优势视角和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引入智障儿童的康复教育,同时将社会工作行政相关理论用于机构的运作和发展上,一方面对机构内智障儿童教育从社会工作视角进行再认知和再审视;另一方面,对智障儿童机构进行社会工作角度的资源整合,从中观、宏观对机构的外部环境再认知,为机构发展获取资源、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