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8 09:57:39

全文总字数:2421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深入探讨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了解贫困生和非贫困生在心理健康、人格特质和自尊方面的差异。运用社会工作的视角有针对性的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及其问题存在的原因,帮助贫困大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促进贫困生的健康发展。

(二)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现代人关注的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健康,从某种程度上讲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为重要,因为人的心理支配着我们的身体。大学生是社会未来的支柱,因而人们对大学生的关注更甚,加上近年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事件频出,所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的研究较多。通过近10年的文献资料的检索发现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如下:

1、有关贫困生的心理状况的调查研究。贫困生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主要集中在自卑、焦虑、抑郁、自我封闭、人际交往消退、重心理负担、敏感多疑、自暴自弃、虚荣和嫉妒、怨天尤人等方面。马永亮将大学贫困生的心理压力的表现分为两个层面:心理层面和行为层面。心理层面的压力表现包括:生活上的自卑、内心的脆弱、能力上自轻、情绪上的焦虑和消极。行为层面的压力表现包括:人际交往上的躲避、学习上的无力和厌烦。

2、有关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原因的研究。对这些状况的原因分析多数是从塑造个体的外在环境因素分析的:首先,家庭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教育的不科学父母对子女教育方式缺乏科学性、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压力;其次,功利主义的思潮影响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不良的社会风气已经弥漫到校园,贫富差距、腐化堕落的现象对贫困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影响;学校教育中自身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欠完备;第三,文化的冲突贫困生原有的文化环境与进入高校后新的文化环境的冲突,及对校园主流文化的适应能力。韩燕霞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贫困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第一,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导致学生难以确立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第二,社会经济资源的匮乏导致学生个人资本的匮乏;第三,相关制度改革的不完善导致学生无法获得相对平等的教育权利;第四,相关教育真空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得不到充分发展。除了外在的压力源(家庭经济的贫困、父母教育水平的不足、就业的压力、大学前后教育的脱节、金钱文化的冲击)外,内在也有压力源本身的期望值过高、自尊心过强以及能力的欠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一)研究内容

1、通过心理健康问卷施测,调查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现状,比较贫困生和非贫困生的心理健康差异。

2、通过人格量表施测,调查高校贫困生的人格特质,比较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在人格特质上的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社会工作以利他主义为中心、秉持助人自助的原则帮助有需要的人。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坚信:每个人、群体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的资源;暂时的困境可能是伤害,但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每一种环境都充满了资源。面对相同的问题每个人的应对方式都会不一样,这是由于人们的行为方式是由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的。

高校的贫困生是根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划分的,这就表示贫困生在当下遇到了困境。虽然遇到了暂时的经济困境,但是贫困生依然有其自身内在的优势和资源,可以用于解决目前面临的困境。因此本文从心理健康状况入手,通过内外影响力范式来分析造成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实现贫困生的自助,改善贫困生的心理状况,促进其健康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