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2016年全国老龄办、民政部、财政部发布的《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成果》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共2.22亿人,占总人口的16.1%;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占老年人口18.3%,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占总体老年人口的 6. 05%。由于老人的身体生理机能退化、慢性病与残疾罹患增多,失能老年人口数量越来越多,预计到2050年将接近1亿。失能人群往往是由于身体功能受损,进而导致日常活动受限。一旦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后,必须依赖他人提供综合性服务,这不仅包括医疗服务,同时还包括足够的生活帮助以及心理精神慰藉等等内容,且持续的时间更长,对照料服务体系的要求更高。
失能老人长期照料模式可以分为家庭照料模式、养老机构照料模式和社区照料模式。传统的家庭照料模式中,主要由配偶或子女充当照顾者,一方面子女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精力为失能父母提供日常生活照料,而老年配偶又由于自身年纪体力等问题无法满足失能老人的所有照料需求。另一方面,家庭结构的变化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使得失能老人的日常照料无法满足。养老机构照料模式中,普通的养老院老年公寓接受的大部分为完全自理和部分自理的老人,养老护理院主要照料有慢性疾病、大部分不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的老人。有专家以北京市为案例指出,全市有近18万重度失能老年人,但仅有10万张养老床位,其中能够为失能老人提供#8220;医养结合#8221;长期照料服务的床位仅约5万张,远不能满足重度失能老人的照料需求。社区照料模式这方面,城市中的社区养老照料事业大多正处于试点阶段,有的城市还刚刚起步,还没有能力建设完善的服务项目来满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大批社区志愿者和服务人员的参与;因为这种照料模式是一种新兴事物,很多老年人不容易充分了解它的特点和好处,更不用说接受和尝试,因而不选择这种照料模式。总的来说,目前这三种模式的照料现状尚不能相互配合满足所有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
另一方面,在失能老人数量日益增长的情况下,养老制度的完善就尤为重要,显然,整个长期照料体系不够完善。本文将根据现有文献总结和微观数据对长期照料现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对现实中失能老人的照料问题起到一定的指导意义。因此,在中国当前大力发展养老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对长期失能老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照料现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内容一: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相关概念的界定,包括失能的定义,失能程度的划分,长期照料的定义。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大致4063万人,其中完全失能老年人达1240万人左右。根据吃饭、穿衣、室内活动、上厕所、洗澡和大小便失禁等行为的自理程度可以将失能老人大致上分为:丧失部分生活能力的失能老人、丧失大部分生活能力的失能老人和完全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三类。
内容二: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需求分析。在医疗护理服务方面,包括上门护理服务、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体检等。生活照料服务方面包括失能老人所希望的照料服务人员,社会性生活照料服务需求如就医陪护、代为配药、洗头理发、打扫居室等需求。另外还有居住设施服务,这方面主要是针对居家或照料或社区照料的失能老人,需要有紧急呼叫、卫浴扶手、无障碍坡道等设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中国城市中的老年人养老模式这一议题的研究,从国外研究现状看,美国布麻津(victoria e. bumagin)出版了《协助老年家庭》的著作,提出#8220;老年家庭的社区支持优于同伴或子女的照顾#8221;。mjelde-mossey(2006)等人的研究指出#8220;虽然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的传统观念受到冲击,但是现在这一代的老人仍然希望能和子女有多方面的沟通,而且这些传统对老人的心理健康起积极地作用。但是在家庭照料功能日趋弱化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社会支持系统出现,在当前的老年人支持体系中,社会支持严重不足,缺乏适合老年人常照料所需要的社会资源供给。#8221;szebehely(2009)指出,超过90%的韩国老人在家庭中接受家庭成员提供的长期照料。由此可见,东亚地区的老人大部分选择家庭照料。sung(1998)研究了日本长期照料模式的发展历程后指出,无论从思想上还是具体实践上,近几十年,政府都在努力为老年人长期照料提供更多的支持。日本1963年通过的《社会福利法》规定,设立专门的老年人长期照料机构满足老年人的长期照料需求,开创了日本护理服务新模式。herrick ainsworth(2000)在强调机构照料重要性的基础上指出,老年人长期照料模式已经成为福利国家的一项补充性社会福利。politzer,yoon shi(2001)更是通过梳理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分析了政府提供的政策性支持,并在此基础上指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东亚地区的机构照料已经在老年人长期照护领域中占据一定比重。
在目前的中国社会,大多数的失能老人由于自身不愿意或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无法入住专业的养老机构或依靠社区居家养老,所以家庭仍然是失能老人的主要照顾者,尤其是高龄的、患有严重身体、心理疾病及没有收入来源或收入较低的老人,他们都需要传统家庭的支持,许多学者的研究都契合这种观点。同时,多数老人及照顾者都希望留在家中接受社区为本的长期护理服务。在长期照料的体系研究方面,桂世勋(2008)提出了中国城市社区中的老年人的照料体系,#8220;狭义上是指面向基本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以社区上门照料服务、社区日间照料服务、社区养老机构服务为主要方式的照料体系。#8221;王玉环、刘艳慧(2010)指出#8220;就我国人口老化的趋势来看,机构养老也有很大的潜力和前景。养老院主要根据自理程度的不同,收取不同的费用,对失能老人收取的费用最高。各类养老机构拥有失能老人生活的设施条件和具备相关专业技能人员,可以为不同类型、不同需求的失能老人提供专业化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服务#8221;。
国内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相关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类:第一类研究可以归纳为关于长期照料研究对象的讨论;第二类研究可以归纳为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料需求的研究;第三类研究可以归纳为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料供给的研究;第四类研究主要是关于失能老人长期照料的政策设计。总的来说,由于老人服务体系尚不健全,长期照料服务问题是人口老龄化过程中暴露较晚、解决起来难度较大的问题。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论文选题和文献检索阶段(2022年10月27日-2022年11月10日):收集、阅读、分析资料和文献,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选题和论文构思。
2、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阶段(2022年11月11日-2022年11月30日):在导师指导下撰写开题报告和论文大纲。
3、论文初稿撰写阶段及中期检查(2022年12月1日-2022年3月18日):在导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初稿,并提交指导老师评阅。
5. 参考文献
[1] chhian hu i leng, jung-der wang. long termdeterminants of functional declineof mobility: an 11-year follow-up of 5464adults of late middle aged and elderly[j].archives of gerontology andgeriatrics .2013 (57).215#8211;220
[2] herrickc m,ainsworth a d. invest in yourself: yoga as a self-care strategy. nursingforum.2000,2,(35)
[3] howardgiles.young people#8217;s perceptions of conversations with family elders,non family elders andsame age peers journal of cross cultural gerontology,volume 18,2003(1):112-118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