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改革开放拉大了我国贫富差距,2008年汶川地震又将我国慈善事业推向高潮。慈善作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项内容,对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慈善公益组织的发展却面临重重困难,尤其是资金不足,这就需要向社会筹款。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慈善公益机构的筹款方式变得更加多元化,为监管带来了难度。某些机构在筹款过程中存在着挪用善款、道德绑架等问题,其中有些行为分不出绝对的对错,才会引发道德争议。有关这些问题的讨论从不间断,例如施乐会在求助者和捐助人之间搭建平台,承诺#8220;每笔善款,100%到达受助人的手中#8221;,不过,当施乐会#8220;每个社工可以从每笔捐款中最高提成15%作为报酬#8221;的消息一出,上述承诺被网民指责为#8220;骗捐#8221;的伎俩。再比如#8220;冰桶挑战#8221;这种极具有创新意味的慈善捐助活动被演艺界、娱乐界甚至某些个人、团体利用作为宣传自己、企业、影视作品或其他的途径时,有些人开始愤愤不平,纷纷指责他们是作秀,不过是打着慈善捐款的旗号,颇有#8220;逼捐#8221;的意思,甚至有些不公平。
慈善公益机构道德失范,会伤害民众的热情,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不仅会使机构发展陷入困境,也会加剧社会的冷漠。有些问题表面上是道德问题,但更生深层次的原因是法律的不健全。所以笔者认为公益机构在筹款中牵扯到的道德问题并不是无解的。笔者希望从从伦理视角对慈善公益机构筹款活动中这些典型的道德问题的概念、现状、成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而探索改善这些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以期纠正筹款中的偏差行为,重塑公众对慈善事业的热情和信心,公益机构能够筹集到更多善款,树立起机构的品牌,建立与捐赠人之间的联系,恒久地取得社会信任。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1、研究内容:
在慈善公益事业中,资金是支持慈善公益业务开展的基石。社会筹款过程中引发了许多具有争议的道德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能得到妥善解决,会影响筹款行为的正当性,灼伤民众对公益事业的热情和信心,进而关系到筹款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道德问题主要的类型有:善款的处置权(包括慈善组织是否可以抽取佣金有偿社工?捐款人指定用途的捐款是否可以挪作他用?剩余善款由谁来处置?)、慈善公益机构筹款过程中的道德绑架(是否违背了捐赠的#8220;自愿性#8221;?等)、#8220;诈捐#8221;现象(受助者情实际生活情况与描述不符等)等。文章试图从伦理视角对慈善公益机构筹款活动中这些典型的道德问题的概念、现状、成因以及对策等方面进行探讨,进而探索改善这些问题的方式和途径,以期纠正筹款中的偏差行为,重塑公众对慈善事业的热情和信心,公益机构能够筹集到更多善款,树立起机构的品牌,建立与捐赠人之间的联系,恒久地取得社会信任。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
李彬(2008)认为当前中国公益存在的伦理问题主要有诚信问题、民众参与公益的道德自觉问题、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和施助者和受助者的权利、义务的关系问题。公益组织运行缺乏监管,财务信息的不公开以及违法运作切断了施助者和机构之间的信任链条,降低了民众捐赠的积极性。并提出当代中国公益伦理的建构必须贯彻公平正义的精神、反映公益活动本身的基本要求。
张晶、刘娴娴(2014)认为公益伦理的含义是公益活动中调节公益行为主体和客体各方面关系的道德原则和规范的总和。特点是人道性、无偿性和自律性。他们提出现代公益组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伦理问题还包括公益活动中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公益活动中施助者和受助者的权利、义务及其关系问题等。并提出以下策略改善和解决公益活动中出现的伦理问题:1.加强利他主义道德教育;2.树立利他主义新理念;3.培养利他主义行为。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举出实际的涉及伦理问题的公益事件,显得内容空洞,缺乏说服力。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12-2022.1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相关案例;
2、2022.2-2022.4论文初稿完成,对整体思路和框架有清晰把握;
3、2022.4-2022.5 论文终稿完成,探索出改善公益机构慈善道德问题现状的策略
5. 参考文献
[1]任宏伟.慈善公益成本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2,(22):10-11.
[2]贾西津.慈善募款可否像销售一样#8220;提成#8221;[J].社会,2008,(13):43.
[3]谢晓霞.慈善组织财务信息披露对捐赠的影响--以中国慈善基金会为样本的经验证据[J].财贸研究,2014,(02):150-156.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