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和2016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到#8220;加强对灵活就业、新就业形态的支持#8221;,首次提出#8220;新就业形态#8221;的概念,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这一政策性概念概括了新一轮技术革命所导致的就业模式、工作模式的巨大变化,也概括了中国劳动力市场。
就业是民生之本。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1.分析新就业形态产生的原因; 2.归纳新就业形态的特征; 3.分析新就业形态的优势和缺陷,研究其对劳动力市场所产生的正反面影响; 4.探索完善新就业形态的对策,及弥补其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反面影响的措施。
(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分析新就业形态的优势和缺陷,研究其对劳动力市场所产生的正反面影响;探索完善新就业形态的对策,及弥补其对劳动力市场带来反面影响的措施。
(三)写作提纲:1、摘要2、关键词3、引言4、正文(1)问题的提出背景;(2)问题的描述、分析;(3)拟解决问题的可行措施。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广泛运用,新经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在我国迅猛发展,带动出现了各类不同于标准雇佣模式以及传统非正规就业模式的新就业形态。
这种就业模式呈现出关系灵活化、工作碎片化、工作安排去组织化的特征,这与传统就业形态中,由雇主组织生产、工作时间与工作场所相对固定的就业形态有较大差异。
经济新常态下的互联网平台上的就业者既不同于雇佣组织中的雇员,也不同于完全拥有自主权的自雇者,他们以平台上指派的需求而自主选择工作,而在工作过程又接受平台的监管规则。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2月01日起第1~4周,查阅新就业形态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相关学报、论文等,了解新就业形态产生的背景、特征等,及其对劳动力就业市场已经产生和未来会产生的影响。
2、2022年01月08日前,完成开题报告。
3、2022年01月15日起1~4周,为分析新就业形态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做准备。
5. 参考文献
1.彭倩文、曹大友:《是劳动关系还是劳务关系?--以滴滴出行为例解析中国情境下互联网约租车平台的雇佣关系》,载《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年。
2.唐鑛,郝建彬:《评谈新经济之八:互联网颠覆工作模式,全新平台型就业浮现》,2015 年版。
3.信息化研究部、互联网协会分享经济工作委员会:《中国分享经济发展报告 2016》,2016 年。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