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后的监管制度研究开题报告

 2022-07-07 22:21:4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组织作为市场和政府之外的第三部门逐渐发展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制度经历了从部门管理到行业管理、双重管理到一元管理的改变。

而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社会组织的合法性来源于登记注册,社会组织面临着#8220;注册难#8221;的困境,这大大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良性运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直接登记制实施后监管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即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直接登记制实施的利与弊,以社会组织三大监管主体(政府、社会组织自身以及公众)为着力点分析对社会组织进行有效监管应采取的措施,并针对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制的实施,结合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建设对当前的社会组织监管提出完善建议。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直接登记制度实施后面临的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现有的监管制度面临的问题?2.针对直接登记制实施的情况,对社会组织监管制度的建议和新展望?写作提纲:一、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历史沿革(一)我国社会组织管理制度的演变过程(二)双重管理制实施存在的弊端和缺陷二、直接登记制的实施及其监管制度研究(一)我国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的改革--直接登记制的实施(二)直接登记制下我国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制度研究(三)直接登记制施行过程中的行政监管难题三、对直接登记制实施后的监管制度的建议及其展望(一)直接登记制后依法监管的完善建议(二)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的展望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直接登记制的实施对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的改革也跟我国建设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息息相关,因此有很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

李胜军根据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理念,以社会组织直接登记作为突破口,对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的改革历程进行分析,指出对社会组织的管理正在从管培型向培育、服务社会组织转变。

他以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方作为突破口,分析了直接登记制对于制度供给方的政府和制度受益方的社会组织的影响,从而提出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应该构建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伙伴关系,着眼于制度双方的利益调整格局,顺利实现政府职能向社会的转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阅读相关资料和文献,了解直接登记制实施的背景和现状;二、对各省市实施直接登记制面临的问题进行总结,了解直接登记制实施后对社会组织的监管制度的影响;三、利用收集的资料,总结当前直接登记制下社会组织面临的监管困境,并拟定访谈提纲;四、选择个别省市,按照对民政部社会组织登记管理部门相关人员进行深入访谈;五、对访谈问题进行整理,深入总结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后的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直接登记制实施后的监管制度提出建议;

5. 参考文献

[1].李胜军.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新进程、影响与展望[N].宜宾学院学报,2013,13(11)[2].石国亮,廖鸿,许昀,高成运.通过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改革推进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建设[J].行政论坛,2013(6)[3].赵雅琦.登记管理制度与社会组织的政府监管[J].人民论坛,2014(32)[4].黎军,叶卫平.直接登记制下的社会组织行政监管研究[J].天府新论,2014(5)[5].徐宇珊.直接登记之后,监管更需加强[J].中国社会组织,2013(11)[6].李芳.直接登记制后我国民间公益组织的行政监管问题[N].齐鲁学刊,2014(5)[7].韦少东.让社会组织#8220;进得门#8221;#8220;活得好#8221;#8220;管得住#8221;[J].中国社会组织,2014(14)[8].王云斌.社会组织登记管理体制改革:中国公民社会的成长[N].法制与经济,2010(6)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