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前雾霾已经成为我国的#8220;心肺之痛#8221;,波及到我国25个省份,100多个城市,也就是说我国一半以上的土地都被雾霾侵袭过。
全国平均雾霾日数也达到几十年来的峰值,pm2.5指数和防霾产品的销售一路呈现#8220;爆表#8221;趋势。
如何治理雾霾已然成为政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导言: 乌尔里希#8226;贝尔的风险社会理论与中国的生态风险,以及雾霾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风险。
一、雾霾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何为雾霾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雾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科学技术领域,如雾霾产生的机理、对人们健康的影响、减少污染物颗粒排放的技术创新等等,而关于雾霾带来的社会影响的研究却很有限。
另外,尽管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治理雾霾的方案,但是大多研究仅集中在某一领域,如法律角度、政府层面、经济领域等等,并不能全方位动员各种力量积极参与到治理雾霾的行动中来。
鉴于本文主要从社会学的角度探究雾霾问题,因此下面主要列举一些有代表性的关于雾霾的社会角度的观点和研究:(1)在风险社会与生态风险方面: 贝克认为,风险社会是由现代化的副作用带来的又一种社会型态,是现代化发展到反身性阶段的社会形式,是一个#8220;工业化道路上所产生的威胁开始占主导地位#8221;的社会。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1)问题的引出;(2)有关雾霾现象的国内外研究现状;(3)分析雾霾现象对社会的影响;(4)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二、研究计划进度:
2022年12月中旬--2022年01月中旬 完成开题报告;
2022年01月中旬--2022年03月中旬 搜集相关资料;
5. 参考文献
[1] 田田,黄相怀. 国内外治理雾霾的经验与借鉴[j].理论学习,2014(5) : 28-30
[2] 王德生.欧美日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的经验与启示[j].电力与能源,2014,35(2):127-130
[3] 张虎彪. 风险社会与生态现代化理论对环境危机的回应[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25(1):76-79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