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规划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其中一大亮点是: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收入倍增是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外需进一步萎缩、我国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背景下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它对激活消费潜力、拉动内需增长、释放改革红利,提高居民生活水平、持续改善民生、实现改革成果意义重大而深远。
转移性收入是初次分配与再分配领域联结的重要通道。理论上来说,转移性收入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体现在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从宏观层面看,转移性收入在三大部门之间的流转直接影响各部门可支配收入的形成;从微观层面看,转移性收入影响社会各个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对比关系,客观上起着均衡、协调不同收入水平和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因此从提高居民的转移性收入入手,对于提高居民整体收入具有积极作用。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居民转移性收入包括来自政府的转移性收入和居民家庭内部的收入两部分。其中政府转移支付是居民转移性收入的主体。财政转移支付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一是政府通过居民转移性收入,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收入、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农产品价格补贴以及其他各种补助等手段直接增加居民收入。二是政府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增加对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投入,这种投入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客观上间接增加了居民收入。
从提高居民的转移性收入的视角来看,提高我国居民收入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包括: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将国内国外学者对所选课题的研究成果分别列出,如:
弗里德曼反对政府的社会保障计划,他认为政府的财政转移支出政策虽然设定的目标都很崇高,但政策实施的效果却令人非常失望。转移支出政策往往使中产阶级和政府官僚阶级得益,而穷苦居民得到的福利却非常有限,有时甚至遭受福利受损的局面,往往可能会加剧社会贫困。同时,政府过大的转移支出和福利开支,也加重了财政负担。
森觉得认为,国家履行收入再分配的职能对社会进行劫富济贫,从而维护社会的公平,这应当是政府应该行使的经济职能之一。因此,森觉得提出了一套非常完整的国家选定扶助贫困对象的措施。实施的政府转移支出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饥荒的出现,减轻贫困状况,甚至在一些国家,即使还没有建立全民覆盖的社会保险等社保制度体系,政府的救助补贴和其他转移性支出也能有效防止饥饿和穷困对弱势群体的压迫。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一、撰写方案
1、阐述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2.简要介绍转移性收入与居民收入分配的相关理论知识
5. 参考文献
[1].赵玉红.财政转移支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的对策[j].经济纵横,2013(9):78-81
[2].刘娴.广西南宁市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研究[j].广西广播电视学报,2014(6):60-65
[3].徐勇.推进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对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2.7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