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22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深入了解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所遇到的问题,比较自愿报考社会工作专业和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两类学生适应性上的差异。尝试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帮助大一新生更好地适应专业,缓解他们的心理适应问题。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二、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概述
心理适应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主体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的过程。大一新生从中学迈入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校园环境、新的学习方法、新的集体、新的管理模式、复杂的人际交往等,能否主动接受新的挑战,尽快适应从中学生活到大学生活的角色转换对他们能否积极成才、健康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研究关注大一新生心理适应所遇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为提高新生心理健康水平作出贡献。研究者通过对近20年的文献资料的检索发现国内对该问题的研究现状如下:
1、有关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状况的调查研究。
查阅文献发现,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使用到的问卷较多,主要包括: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尊量表(ses)、社会支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卑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适应量表、自我概念量表、人际关系交往水平量表(rls)、人际关系交往类型量表(rvs)等。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适应量表、自我概念量表、人际关系交往水平量表(rls)、人际关系交往类型量表(rvs)。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三、研究内容及计划
(一)研究内容
1.通过查阅大量文献,了解近年来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大一新生和心理适应这三方面问题的研究资料,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4. 研究创新点
四、特色与创新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助人自助为核心,以弱势群体为帮助对象的专业。它通过提供助人的活动,以增强个人与群体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功能。这种助人的专业方法注重人们和其所处环境的交互关系。通过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方法和相关的理论,可以更好的解决大一新生在心理适应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新环境的生活。
目前,社会工作在中国还属于起步阶段,没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经验进行积淀,因此对这个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在探索发展阶段。社会上对于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关注还比较少,由于这个专业在国内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所以社会工作专业新生在心理适应方面的难度也高于其他专业。并且,关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大一学生的心理适应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所以,本文致力于探讨社会工作专业大一新生心理适应状况的研究,有利于为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大一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作贡献。同时,也扩大社会工作助人自助服务理念的影响力,促进社会工作在中国的本土化发展。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