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研究背景
1、性骚扰的概念演化
随着越来越多性骚扰(sexual harassment)的案例进入公众视野,社会对于性骚扰案件的关注与讨论逐渐显露出增长的态势。性骚扰概念并不是一个中国本土概念,据相关研究,中国人谈性骚扰,大概是九五世妇会前后的事。在西方,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妇女运动,有学者通过调查揭示了性骚扰对人,尤其对妇女的伤害以及造成的各种困扰,人们才关注到这一被忽略了的事实(郭慧敏,2003)。对性骚扰最早关注的是美国。美国雇佣平等委员会(eeoc)1980年《工作场所性骚扰指导》关于性骚扰的定义为:不受欢迎的性接近;性方面占便宜;要求性方面的好处;其他与性有关的语言或身体的具有性意味行为;以明示或暗示被迫屈从以上行为,作为个人被雇佣的条件;或因屈从或拒绝上述行为影响个人就业情况,或产生一种胁迫性、敌意性或侮辱性的工作环境。此后,美国学者 fitagerald(1997)、hirigoyen(2001)、wrightsman(2004)等都提出了自己关于性骚扰概念的理解。时至今日,人们都开始关注性骚扰行为及其危害。在中国,一般情况下,性骚扰被定义为违反当事人的意愿,对其所做的含有性意义的言辞或举动。由于性骚扰很多发生在异性间,在很多情况下,工作场所的骚扰者和被骚扰者存在地位不平等和甚至控制与支配的关系,性骚扰往往成为强对弱,高等级职位对低等级职位通过性的权力控制。同时,在异性性骚扰中,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成为性骚扰的被侵犯者。所以有学者认为,异性性骚扰是性别歧视的一种形式,是通过性行为滥用权力。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个别访谈的方式,依照骚扰发生场所、骚扰发生形式、骚扰后续处置的调查思路,对性骚扰对受害者在工作、生活、学习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同时关注后续受害者的应对处理方法,重点关注受害者在自我效能感、心理边界感和权力距离感方面的变化及发展。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本课题拟采用问卷调查法。
1.准备阶段
依照骚扰发生场所、骚扰发生形式、骚扰后续处置等三个方面的研究思路,初步建构自我效能感、心理边界感、权力距离感三个维度的理论构想,并将其在问卷设计中充分应用。通过文献分析、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确定初始问卷项目。请指导老师对初始问卷进行阅读,修改语意表达不清楚及容易引起歧义的项目,在反馈意见的基础上对该问卷进行修改及删除,形成正式测试问卷。
4. 研究创新点
-
唐灿. 性骚扰在中国的存在──169名女性的个例研究[j]. 妇女研究论丛, 1995(02):31-34.
-
王金莲, 张陆庆. 我国反性骚扰法律体系构建初探[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6(4):62-63.
-
孙晓梅. 性骚扰研究在中国[j]. 中国妇运, 1995(8):34-35.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5. 研究计划与进展
序号 起讫日期 工作内容
①2020.11.25——2020.12.18毕业论文分组,确定选题
②2020.12.21——2021.03.20进行文献阅读,调查资料收集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