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有关研究表明,残疾青少年群体与其他正常的青少年群体相比,心理上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自信和自主能力也比较弱。听障、视障学生是残疾青少年的一部分,这类群体处在一个固定、封闭的环境中,与外界的接触很少。然而,一个人的认知形成就是在活动与交流中完成的,这些过程的缺失,使得其出现心理异常,从而影响在面临困境、危机和压力时的抗逆力水平的发挥。在遇到突发状况就无法解决,遇到点挫折就放弃,不相信自己,自暴自弃。这类都是抗逆力缺乏的表现。
本研究以苏州市M学校的盲聋学生为观察对象,通过社工项目介入了解社工服务如何渗透到这一群体中,围绕抗逆力的诸多维度开展服务工作,帮助这一群体开发抗逆力水平,提升服务对象的抗逆力三感:自我效能感、归属感和乐观感,获得正面成长,探讨出适合盲聋青少年的抗逆力提升的社工介入模式,促成服务的有效性。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主要研究内容:
盲聋青少年是个特殊的弱势群体,需要得到社会工作的服务介入和关爱。该群体身处逆境,但逆境也创造了他们独特的抗逆力。本研究以苏州市m学校的盲聋学生为观察对象,了解日常生活以及抗逆力现状(学校学习、学校生活、家庭方面和同学交往4个方面)。通过社工项目介入了解社工服务如何渗透到这一群体中,了解项目服务在设计上如何基于优势视角出发开发该群体的抗逆力水平,了解社工服务项目在抗逆力培育方面存在的经验与不足。探讨出如何围绕抗逆力的诸多维度开展服务工作,促成服务的有效性。
预期目标: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是研究人员置身于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之中,通过日常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互动、表现。从经验性材料中得出一般性的结论。通过日常去m学校开展活动,观察学生的日常的生活、文化课、吃饭就寝、户外活动以及与社工、志愿者的互动,有所触发。
二、访谈法
4. 参考文献
[1]赵树理. 流动儿童抗逆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2]黄小珊. 青少年抗逆力小组工作方法介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3]耿伟. 增强社区青少年抗逆力的小组活动项目策划书[d].华中师范大学,2014.
[4]朱虹. 青少年抗逆力的研究及其培养[j]. 全球教育展望,2013,(09):94-101.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至2022年1月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2月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2至3月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