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背景
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深,与“边富边老”和“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中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是“未富先老”,老年人口的激增带来的是社会刚性养老的不满足,生活不能自理、独居和病弱的老人数量日渐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又日渐衰微,同时机构养老在养老服务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方面的应对又往往不尽人意,因而迫切需要其他养老方式来代替。
2002年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向大会提出了一个书面建议——《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明确提出了积极老龄化的概念,要求在“健康、参与、保障”三个基本方面采取行动,强调作为家庭和社会主要组成部分的老年群体是社会的宝贵资源,老年群体不仅要保持身心健康,还应作为社会的积极建设性力量,发挥余热,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文化与公共事务,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实现剩余价值。我国“积极老龄化”近20年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通过不断向其他国家借鉴先进养老经验,结合中国老龄化自身特点,老年人自我服务与管理的多种新模式被广泛应用于养老的具体实践中,其中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积极老龄化”养老新举措当属“互助养老”。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在预调研基础上,选定苏州市胥虹社区“七心便民服务队”作为典型研究对象,从组织发起缘由、发展历程、运行机制、和实施效果等多个角度,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探讨“以老助老”互助养老组织在满足养老需求,发挥低龄老人剩余价值,提供全新养老体验上的具体效果,找寻组织发展“痛点”、“难点”、“堵点”以及针对性处理方法,为互助养老组织抓住“痛点”,创新发展提供方向。
(一)胥虹社区“七心便民服务队”项目的缘起
3.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通过查阅维普、知网、国外相关网站等,搜集“以老助老”互助养老模式和互助养老组织的文献资料、政策文件,同时对所获得的资料和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比较总结差异性与共通性,并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为本文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4. 参考文献
[1]纪晓岚.社会化养老服务模式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2]彭希哲,梁鸿,程远.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3]华炜.城市社区老人精神关爱的现状检视、发展痛点与服务策略[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1-6.
5. 计划与进度安排
1.2022年11月5日-2022年1月4日 老师指导学生确定论文选题,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2.2022年1月5日-3月8日 老师完成并下达任务书
3.2022年3月9日-3月22日 学生完成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