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开题报告
2023-02-11 13:14:36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本研究的意义
城镇化水平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1]。中国城镇化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 72亿人增加到2013年的7. 31亿人,城镇化率从17. 92%上升到53. 73%,城镇化率基本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各方面的需求,从而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在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的同时,城镇化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城镇化过程急剧扩大了人口和地域规模,极大地冲击了原有的城镇结构,改变了城镇效应上的部分功能,放大了原有城镇的不足之处,公共服务设施压力增大。此外,社会问题也是城镇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城乡收入差距日益加大,城镇居民与农民收入差距非常鲜明,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全面的小康社会的目标。[2]十八大以来讨论的城镇问题对于选择何种产业支撑城镇化发展的问题很少,大多数都是在讨论户籍和土改的问题。要想解决城镇化问题,首先要考虑如何进行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是指通过高科技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在快速推进城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城镇化的产业升级和内部协调性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
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城镇化水平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要依赖于产业结构调整。同时,城镇化水平提高后又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因此,从理论上讲,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的正相关性。一方面,产业结构的按照自己的规律演进,会慢慢地促进了城镇人口的增加,不单单是数量上的增加,还有人口素质上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会作用于城镇的扩张变化,使其规模越来越大,所以说产业结构的变化通过人口和城市两方面去推进城镇化进程;另一方面,城镇化进程中,会对城市中的生产要素产生影响,使供给、需求配置发生变化,变化的方向就是生产要素会自然而然地从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同时通过对于农业产品、工业产品以及服务业产品的需求变化,使各产业内部行业分布发生变化,从而作用于各个产业内部行业的优化,即宏观上意义上由一二三的低级产业结构向三二一高级产业结构的升级演变[4]。
从产值构成来看,我国产业结构已经从第一产业为主体转变为第二,第三产业为主体,劳动力也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但就业结构的转变滞后于产业增加值的转变。全国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15.06%,下降到2013年的10.01%,减少了5.05%;全国第二产业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45.92%,下降到2013年的43.89%,减少了2.03%;全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从2000年的39.02%,上升到2013年的46.09%,增加了7.07%。全国第一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50%下降到2013年的31.40%,减少了18.6%;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22.50%上升到2013年的30.1%,增加了7.6%;全国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从2000年的27.50%上升到2013年的38.50%,增加了11%。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逐步高级化,第三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在产业高级化的过程中,这些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城镇的基础设施,城镇功能得到优化,不但使得就业人口在城镇中集聚,而且更直接的吸引其他人口向城镇的迁移;但还应看到,网络型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不需要扎根城镇就可以分享城镇的信息等资源,这一类型产业的发展在吸引了一部分就业人口聚集在城镇的同时,也分散了一些城镇聚集所带来的效益,人们之间的交往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进行,即使居住比较分散也可以享受到一种规模经济,从一定程度上直接延缓了城镇化的进程[5]。城镇化建设要健康、稳妥地进行,需要与产业结构保持协调性。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相关性为城镇化建设找到动力,城镇化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协调性保证城镇化建设健康、持续地发展[6]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于城镇的建设重视程度逐渐加强,全国的城镇化水平也在稳步增长,江苏省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在城镇化进程中趋于重要地位,需要快速发展提高江苏省城镇化协调水平。目前,江苏省正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基础上,完成由大到强的转变是现阶段新时期的新任务。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注重人口、区域空间、经济水平等一系列问题的协调,而江苏省是中国人口密集、区域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的省份之一。同时,在中国经济各省份的发展中,江苏省是先导省份,对于城镇化进程中遇到的后期资源约束趋紧、土地利用率低、保护环境压力以及日趋的经济全球化的挑战,都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任。江苏省在新时期的艰巨任务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需要重视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以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城镇化进程发展。研究江苏省的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协调度,准确把握城镇化现阶段发展时期的新特征,从城镇化质量以及协调度上不断提升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江苏省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会有很大帮助,可以为其他地区产业转型和城镇建设提供借鉴。[7]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研究目标:
本研究以产业结构和城镇化的关系为切入点,在明确其内涵及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涵盖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非农产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比重,第一、二、三产业各年产出值的指标体系,以江苏省地区为例,求解其产业结构变化和人口城镇化的相关性和协调性,并分析与评价该地区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建设的合理性,提出合理的建议。为江苏省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
研究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分析:通过城镇化及产业结构相关理论对产业结构演进与城镇化发展相互关系进行剖析,收集、整理江苏省地区产业结构演进及城镇化发展相关史料、地方志、统计资料等。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两个指标的基本走势首先用定性分析进行描述,然后再用己有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
(3)相关分析模型和多元回归分析模型的应用。多元回归分析是反映一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依多种现象或事物的数量的变动而相应地变动的规律。建立多个变量之间线性或非线性数学模型数量关系式的统计方法。作用有可以分为两点:根据一个或几个变量的值,预测或控制另一个变量的取值,并且可以知道这种预测或控制能达到什么样的精确度;进行因素分析,如在对于共同影响一个变量的许多变量(因素)之间,找出哪些是重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这些因素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等等。
技术路线:
实验方案:
1.构建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城镇化指标体系
构建合理的指标体系,是研究的关键所在。综合考虑经济城镇化水平、人口城镇化水平、社会城镇化水平、产业产值比重、产业就业人口比重五项准则,依次用人均GDP、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产值比、人均城镇用地面积、城镇常住人口、二三产业就业比重、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教育费用占财政支出比重,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和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十二项指标代表准则层指标差异。做到与总体规划指标的衔接,同时兼顾指标实用性。建立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城镇化指标体系如下表:
系统层 | 准则层 | 指标层 | 评价函数 |
城镇化水平子系统 | 经济城镇化水平标 | 人均GDP | |
人均固定资产投资 | |||
二三产业产值比 | |||
人口城镇化水平指标 | 人均城镇用地面积 | ||
城镇常住人口 | |||
二三产业就业比重 | |||
社会城镇化水平指标 | 每万人拥有卫生机构数 | ||
每万人口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 | |||
人均消费品零售总额 | |||
教育费用占财政支出比重 | |||
产业结构子系统 | 产业产值比重 指标体系 | 第一、二、三产业产值比重 | |
产业就业人口比重指标体系 | 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 |
注:(1)以2000-2013年中国知网统计数据库上江苏省的统计数据为准。
2.指标数据无量纲化处理
当指标数据的单位不一致时,则需要对这些指标的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便对各指标的比较和综合。无量纲化(又称为数据的标准化)是指对数据进行变换以消除各指标纲化的影响的数据处理方式。考虑到指标权重确定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评分制度,数据处理采用的无量纲化公式为:
其中Pi为处理后的无量纲值,Di为处理前的指标值,为处理前的指标值总和。
3.指标权重的确定
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对应的权重在确定采用层次分析法,即AHP层次分析法。
首先,确定因子相对重要性。
其次,排列各因子相对重要性的判断矩阵。
再次,计算判定矩阵。步骤如下:
(1)计算矩阵每一行元素的乘积Mi,并开n次方根。
(2)对Wi正规化,即
(3)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
其中(AW)i为向量AW的第i各元素。
(4)对单层次排序的一致性进行检查,检验公式为:
层次单排序结果一致。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可以通过查表获得。
(5)层次总排序一致性检验,检验公式为:
当时,层次总排序的结果也一致性,否则要调整判断矩阵的元素值。
最后,利用AHP软件求出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各指标的权重。
4.协调度计算方法
首先,分别求出城镇化子系统的综合水平和产业结构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其公式分别为:
其中Yi'和Xi分别为A(y)和B(x)中第i个指标值;n为城镇化系统的指标个数,m为产业结构系统指标个数;ai和bi分别为Yi和Xi的权重。
A(y)和B(x)离散度CV表达式为:
由于A(y),B(x)均大于0,故CV最小的充分必要条件为:
所以两系统的协调度表达式为:
其中k为协调度系数,且k=2。
5.协调性的等级划分
本文对协调度的等级划分方法主要根据国际上贯通的协调等级标准,即根据
协调度划分协调程度,分为7个等级,具体如表2-2。
6、得出结论进行简要讨论
可行性分析:
(1)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较为成熟,并且已有学者将其应用于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发展关系的研究中。目前学者对城镇化水平的研究相对成熟,对产业结构的变化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足够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方法的支持。
(2)由于本研究应用空问城镇化,产出结构,就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的指标,有一定计算量,因此数据的获取是影响本研究进程的关键因素。数据来源主要是统计年鉴,而江苏省的相关数据可以从中国统计年鉴中获取,所以能够为本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保障整个研究过程顺利进行。
4. 研究创新点
论文研究意义及创新点在于:以江苏省地区为研究区探讨其产业结构演进状况与城镇化发展关系;为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城镇化发展理论提供实例分析;以大量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学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对产业结构内部状况进行描述与分析,充实以往以定性为主的研究方法。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5.10-2013.11:课题启动,查阅相关文献,进一步细化方案设计和项目研究目标,完成项目总体规划;
2016.1-2016.02:提交开题报告,完成数据处理;
2016.03-2016.04:完成论文初稿,与导师讨论并修改论文。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