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租倒包”模式的如东县农用地流转综合绩效研究开题报告
2023-02-09 13:29:4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1研究背景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说明,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这其中有提及到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依法推进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通过代耕代种、联耕联种、土地托管、股份合作等方式,推动实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其实就开始了土地流转活动。英国古典经济学创始人威廉#183;配第曾说过#8220;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8221;,土地对于农民来说应该是生活之根本,理应不应该有流转现象存在,但是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也不断开始城镇化。可以说,农村土地流转是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土地、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再次优化组合,也是促进农村生产力发展,推动农村经济逐步走向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2. 研究内容和预期目标
研究内容
本论文共包括六个部分,结构安排如下:
第一部分,绪论。绪论主要阐述的是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研究主要工作及局限等。
3.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外文献综述
由于国情的不同,国外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土地私有制,农村土地交易主要是通过在土地市场上进行土地买卖和租赁实现的。西方社会极力推崇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包括土地交易应该实现自由交易。斯密认为,自由竟争的市场经济机制应该被大力倡导,政府应该废除各种土地交易限制的规定,土地交易应该自由化。近些年,外国学者很直接讨论土地的所有权问题,有的直接从产权角度入手讨论产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有的比较注重土地的使用权和土地的利用效率及土地利益的公平分配,因为不论土地归谁所有,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最终还是要发挥生产性功能,为经营农地的农户谋取收益。当然也有一些学者从事农地制度的研究,科斯认为,产权的清晰界定和自由交易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因此,农村土地也应该进行自由交易。阿尔钦和德姆塞茨(1973)在研究产权的同时阐述了农地产权稳定性对农业长期投资的影响。bing swanger(1995)主要研究了土地制度改革对社会的影响,他认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和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因此,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的大多数国家均出现了土地过度集中和社会两极分化现象,经济效率严重下降,农业产出率也变得低下,甚至有些国家还付出了一定的社会代价。一些学者也研究了土地的自由交易对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影响。vikas(2001)研究了1970年印度实行土改后的土地交易,当时印度农民可以通过国家分配,佃农登记和土地交易获得土地(佃农登记是土地租赁方式的一种),但是自由的土地交易制度并没有使印度的土地交易市场活跃起来,农村交易的土地不足全部土地的1.7%,并且土地规模越小的持有者越愿意卖出土地,相比之下,印度的土地租赁市场发展却十分迅速,20%的农户通过土地租赁的方式获得所需土地。上个世纪90年代,前苏联解体,俄罗斯开始实现经济的全面自由化,土地归私人所有,wegern(2003)对俄罗斯农村实行土地私有化以来,农村土地交易市场进行了调查研究,俄罗斯的农村居民对土地交易特别是私人之间的交易参与度空前高涨,从1995年的25%上升到了2000年的42%,私人土地交易的方式和交易土地的面积都至少增加了25%。eleonra(2004)分析了东欧国家农村土地私有化改革对农村土地交易市场的影响,他的研究发现,当地的土地交易市场并没有俄罗斯的土地交易活跃,农地也难以集中进行规模经营,这主要是因为在土地改革过程中,政府依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干预土地的交易和分配,因此斯洛伐克仅有11%的土地进行了租赁,基本上没有土地进行自由的市场交易。国外学者的研究说明自由的土地交易并不是万能的,并不能总是激发农民参与农地流转的热情。国外的土地流转主要通过交易和租赁两种方式进行,由于土地自由交易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更多农民失去土地,甚至发生社会动乱,发生#8220;颜色革命#8221;,所以农地租赁已成为农村土地交易中的最重要的方式。奥尔森(1999)为了分析信息在农地市场中的作用,将均衡模型引入到土地的租借中测量农地市场和农地租赁信息的有效性。john kerr(1999)主要注重农业资本和劳动的投入,他在印度的两个村庄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研究在农地交易被限制的情况下,农地的投资强度,农地的耕种选择和农业信贷的变化。douglas macmillan(2000)更加强调政府在土地交易中的作用,他的研究发现,土地的自由交易会引发市场失效,土地的利用就会不稳定,土地利用的短期化特征就会明显,因此政府的财政部门应该通过政府干预弥补市场的缺陷,促进土地交易。matthew(2001)的研究结论与制度经济学家一致,他发现,在土地的小规模经营前提下,如果农民的土地没有得到政府的正式授权,土地的所有制关系也没有理清,虽然土地的规模经营能够避免一些问题的出现,但是市场仍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也可以这样解释,产权不明晰造成交易成本过大,土地的交易不能顺利进行。elizabeth 和 smith(2002)研究了土地租赁中的一些问题,他们认为土地碎片化会对农地产出效率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造成影响,虽然土地的租赁和流转能够改变土地的规模和土地利用方式,但是由于之前的土地碎片化可能过于严重,最终并不能导致农业结构的变革。basu(2002)认为,土地租赁是外国土地利用最常见的方式。土地交易有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在农村土地流转绩效方面,多数学者认为农村土地流转能够使农地集中度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会得到提高。wang jirong和gail(1996)很早就深入到中国的农村,对农地的流转、农地的经营规模,农地制度、农民生产效率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潜在可以提高农地流转的效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但有学者并不这么认为,他们认为土地的集中经营并不能带来经营收益的递增,即土地产出率与土地经营规模呈负相关关系(yotopoulos、nugent,1976)。速水佑次郎和拉坦(2000)为了分析农业生产力与规模经济的关系,走访了22个发展中国家和21个发达国家,对当地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和农业的生产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认为土地规模经济只能解释大约25%的劳动生产率差别,也就是说没有直接的证据说明劳动生产率并不随着土地经营规模的增大而得到提高。
2.2国内文献综述
4. 计划与进度安排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科学途径收集国内外有关耕地流转绩效评价的资料文献,了解最新的耕地流转方面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同时通过对如东县土地流转情况的实地问卷调查以及相关部门的数据采集,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后面数据分析做准备。
(2)一般分析与典型分析相结合。本文所进行的调查既具有代表性又具有典型性。首相通过随机的问卷调查来搜集数据,是数据能够代表这一地区的整个土地流转的状态;又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访谈和深度调查,如农村合作社,家庭农场承包户,对其土地流转模式和收益有了全面的了解,使得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客观性和典型性。
5. 参考文献
刘莉君,岳意定,谭舒允.基于经济与社会两个维度的农村土地流转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6)
岳意定,刘莉君.基于网络层次分析法的农村土地流转经济绩效评价[j]. 中国农村经济. 2010(08)
程飞.不同农村土地流转模式绩效评价研究[d]. 西南大学 2014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