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脑离体再生植株研究开题报告

 2022-01-30 19:13:01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1.1 选题意义

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 Hand)为菊科(Compositae)菊属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菊属野生二倍体物种。由于其生育期较短,繁殖容易,作为二倍体,遗传背景相对简单,又是栽培菊花的近缘野生种之一,因而是研究菊属植物进化的理想材料,具有开发为菊属植物基因表达研究的模式材料的潜在价值。其嫩茎、叶具有特殊的清香味,可炒食或汤食,营养丰富,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纤维素以及大量的微量元素。此外,菊花脑对人体有很好的药用保健功能,可消暑、解渴、润喉、清热、凉血、调中健脾、开胃、降压、解毒,并可用于辅助治疗各种皮肤病,是一种极具药用价值的保健蔬菜。更含有黄酮类和挥发油等芳香物质,浓郁的芳香味,对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因此,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通过构建菊花脑再生体系,可以:

1.1.1利于快速繁殖

菊花脑的传统繁殖方式为种子育苗、分株栽植和扦插繁殖。但长期采用分株法繁殖容易引起种性退化,产量下降。与之相比,组培因条件可控不受季节限制,可全年连续生产,能以28d左右增殖5-7倍的速度在组培室内繁殖小苗,比传统的扦插方法快,而且运用组培的方法能获得大量规格统一的花苗,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种苗保证。此外,还解决了因长期采用分株繁殖导致种性退化、产量下降的问题,为菊花脑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可能。

1.1.2应用于基因工程

分子育种克服了常规育种中远缘杂交困难、周期长的种种限制,为定向改良植物品种提供了新的手段和途径。而遗传转化只有建立在良好的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基础上才能成功(贾士荣和曹冬孙,1992)。一种的高效再生体系要求具有较高再生频率和分化率, 且具稳定性、重复性。自Hill(1968)利用芽尖外植体通过愈伤组织诱导成株建立菊花再生体系以来,许多学者以叶片、茎段、管状花、花梗等为外植体相继建立了菊花的离体再生体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胚培养再生体系也获得了成功。但由于菊花转基因存在对基因型依赖性强、转化频率低、转化后外植体再生困难、重复性差、随机性大、转化细胞不易成苗等问题,因此针对不同类型菊花品种建立相对应的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已成为大规模菊花分子育种首要解决的问题。

1.2国内外研究概况

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切花之一,其再生体系的建立已经有很多报道。所用的外植体包括叶片、茎段、花瓣、花托和舌状小花。K.Tanaka 和Y.Kanno(2000)曾观测到菊花放射状小花外植体的体细胞胚状体发生, 并从胚状体上分化出芽体。Roest 和Bokelmann(1975)报道了从菊花叶片和茎段上分化出不定芽。Bush(1976)用菊花的花瓣为外植体, 建立再生体系, 并通过体细胞变异获得新的变种。司怀军和戴朝曦等(1998)以菊花幼嫩花瓣作为供体材料,MS作为培养基,获得菊花的再生植株。高亦珂等以地被菊矮黄、玉龙和传统菊花金背大红的叶盘和茎段为外植体进行再生培养, 建立菊花的再生体系, 并进行转基因的操作。Urban曾用叶盘为外植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

经过大量的检索阅读,发现专一的针对菊花脑这一品种的遗传转化及再生体系构建的研究至今报道很少。因此作者希望以菊花脑为组培实验对象,对其再生能力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建立高效稳定的再生体系,为开展菊花脑的分子育种及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1.3 应用前景

应用于菊花脑的规模化生产:可全年连续生产,能以28d左右增殖5-7倍的速度在组培室内繁殖小苗,获得大量规格统一的花苗,为规模化生产提供了种苗保证。

应用于基因工程:解决了菊花转基因存在对基因型依赖性强、转化频率低、转化后外植体再生困难、重复性差、随机性大、转化细胞不易成苗等问题,为利用插入突变构建菊花脑突变体库等大规模菊花分子育种做准备。

有利于其他菊属植物再生体系构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英.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清心妙物菊花脑. 花木盆景: 花卉园艺, 2008 (8): 12-13.

[2]周惠芬. 菊花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 安徽农学通报, 2003, 9(6): 75-75.

[3]晨卉, 王艳芳, 陈素梅, 等. 五种菊花近缘植物组织培养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3):30-35
[4]蒋细旺, 刘国锋, 包满珠. 菊花 9 个品种叶片和茎段快速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3, 22(2): 162-166.
[5]赵伶俐, 石少川, 张启翔, 等. 农杆菌介导的地被菊遗传转化体系的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1, 9(001): 74-80.

[6]于晓英, 卢向阳, 龙岳林, 等. 瓜叶菊花梗和花托的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64-68.

[7]Rout G R, Das P. Recent trends in the biotechnology of Chrysanthemum: a critical review. Scientia horticulturae, 1997, 69(3): 239-257.

[8]崔新利, 陈发棣, 陈素梅. 地被菊雨花勋章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9, 32(2): 40-46.

[9]刘军, 赵兰勇, 丰震, 等. 菊花叶盘片转基因再生体系的优化选择. 植物学通报, 2004, 21(5): 556-558.

[10]王彦钧, 曹婷婷. 翠菊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8).45-46

[11]于晓英, 卢向阳, 龙岳林, 等. 瓜叶菊花梗和花托的愈伤组织诱导与植株再生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5.13-14

[12]Tanaka K, Kanno Y, Kudo S, et al. Somatic embryogenesis and plant regeneration in chrysanthemum (Dendranthema grandiflorum (Ramat.) Kitamura). Plant Cell Reports, 2000, 19(10): 946-953.

[13]Broertjes C, Roest S, Bokelmann G S. Mutation breeding of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 using in vivo and in vitro adventitious bud techniques. Euphytica, 1976, 25(1): 11-19.

[14]Bush S R, Earle E D, Langhans R W. Plantlets from petal segments, petal epidermis, and shoot tips of the periclinal chimera,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Indianapoli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1976: 729-737.

[15]司怀军, 戴朝曦. 菊花幼嫩花瓣愈伤组织的诱导和植株再生.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1998, 33(2): 175-177.

[16]高亦珂, 赵勃, 丁国勋, 等. 菊花茎叶外植体再生体系的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1, 23(1):32-33
[17]Urban L A, Sherman J M, Moyer J W, et al. High frequency shoot regeneration and Agrobacterium-mediated transformation of chrysanthemum (Dendranthema grandiflora). Plant Science, 1994, 98(1): 69-79.

[18]刘军, 赵兰勇, 丰震, 等. 菊花叶片离体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4, 35(2): 177-182.

[19]陆苗, 蒋细旺, 张启翔. 地被菊不同基因型品种的再生研究. 北方园艺, 2008 (1): 173-175.

[20]何远宽, 闵家媛, 程娜, 等. 菊花花瓣与花托再生体系的建立. 农技服务, 2010 (005): 640-641.

[21]费建业, 黄文苑, 白卉, 等. 菊花脑叶片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7(17): 7872-7874.

[22]符运柳, 王永壮, 郭庆辉, 等. 菊花脑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24).47-49.

[23]白卉, 黄文苑, 贵爱玲, 等. 菊花脑离体培养再生植株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015): 7782-7783.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2.1 研究目标

菊属植物所在的菊科植物是被子植物中最大的一个科,属种数和个体数均为被子植物之首,遍布全球各地,是被子植物中最丰富的一个类群。本实验的实验材料菊花脑(Chrysanthemum nankingense (Hand.-Mazz.) Y. R. Ling)是我国特有的菊属野生二倍体物种。本研究拟通过选取菊花脑不同的器官组织为外植体,设置多种激素组合与不同浓度梯度,构建二倍体菊花脑的再生体系,为进一步培育转基因菊花脑植株,鉴定和筛选转基因植株并建立菊花脑突变体库做准备。

2.2 研究内容

(1) 通过选取菊花脑不同的器官组织为外植体进行培养,确定出最适宜作为再生体系起始点的外植体

(2) 通过设置多种激素组合与不同浓度梯度,确定菊花脑再生体系不同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基配比。

(3) 通过实验中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的测试,确定再生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

2.3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 确定出最适宜作为再生体系起始点的外植体

(2) 确定菊花脑再生体系不同培养阶段的最适培养基配比。

(3) 确定再生体系的最适培养条件和处理方法。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3.1研究材料

二倍体菊花脑种子(南京农业大学中国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

自然条件下每年连续生长的菊花脑植株(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基地)

3.2研究方法

以菊花脑的不同器官为外植体,包括:叶盘,茎表皮,下胚轴,以不同的生长调节剂组合进行组织培养。对于叶盘和茎表皮,在愈伤诱导阶段选取三种生长素(NAA、IBA和2,4-D)同6-BA组合,筛选最具有分化潜力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阶段选取三种细胞分裂素(TDZ、IBA和KT)同NAA组合,比较分化率和再生苗的差异,筛选出最佳分化培养基。对于下胚轴,在愈伤诱导阶段选取两种生长素(NAA、2,4-D)同6-BA组合,筛选最具有分化潜力的愈伤组织。在分化培养阶段将高浓度的6-BA同低浓度的NAA组合,筛选最佳分化培养基。

3.3技术路线

3.4实验方案

3.4.1以叶盘、茎表皮为实验材料

1)培养菊花脑组培幼苗(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种植资源保存中心),扩繁至20瓶左右

2)配制含不同梯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

诱导愈伤(生长调节剂浓度单位为mg/L)

MS 2g/L AC 0.5/0.25 (NAA/6-BA) MS 2g/L AC 0.5/0.25 (IBA/6-BA)

MS 2g/L AC 1.0/0.25 (NAA/6-BA) MS 2g/L AC 1.0/0.25 (IBA/6-BA)

MS 2g/L AC 2.0/0.25 (NAA/6-BA) MS 2g/L AC 2.0/0.25 (IBA/6-BA)

MS 2g/L AC 0.5/0.25 (2,4-D/6-BA)

MS 2g/L AC 1.0/0.25 (2,4-D/6-BA)

MS 2g/L AC 2.0/0.25 (2,4-D/6-BA)

诱导分化(生长调节剂浓度单位为mg/L)

MS 2g/L AC 0.5/0.1 (TDZ/NAA) MS 2g/L AC 0.5/0.1 (6-BA/NAA)

MS 2g/L AC 1.0/0.1 (TDZ/NAA) MS 2g/L AC 1.0/0.1 (6-BA/NAA)

MS 2g/L AC 2.0/0.1 (TDZ/NAA) MS 2g/L AC 2.0/0.1 (6-BA/NAA)

MS 2g/L AC 0.5/0.1 (KT/NAA)

MS 2g/L AC 1.0/0.1 (KT/NAA)

MS 2g/L AC 2.0/0.1 (KT/NAA)

3)实验材料的制备和培养

叶盘:菊花脑组培苗生长至30天时,选取植株中上部叶片,去掉边缘,切成约0.5cm0.5cm的叶盘,正面向上接种在培养基内。愈伤诱导至25天时,挑选、切分长势良好的愈伤,将其转入分化培养基。诱导愈伤阶段每处理接种30个外植体,诱导分化阶段每处理接种20个外植体,均重复三次。

茎表皮:菊花脑组培苗生长至30天时,选取植株中上部幼嫩茎段,削取长约0.8~1.0cm的表皮,接种于培养基内。愈伤诱导至25天时,挑选、切分长势良好的愈伤,将其转入分化培养基。诱导愈伤阶段每处理接种40个外植体,诱导分化阶段每处理接种27个外植体,均重复三次。

4)定期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记录,计算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参考生长情况筛选最佳激素配比。

5)待不定芽长至1~2cm,切取不定芽并转入生根培养基。20天后,炼苗移栽。

3.4.2以下胚轴为实验材料

1)收取菊花脑种子(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种植资源保存中心)

2)配制含不同梯度激素配比的培养基

诱导愈伤(生长调节剂浓度为mg/L)

MS 0.5/0.5 (6-BA/NAA) MS 0.5/0.5 (6-BA/2,4-D)

MS 0.5/1.0 (6-BA/NAA) MS 0.5/1.0 (6-BA/2,4-D)

MS 0.5/1.5 (6-BA/NAA) MS 0.5/1.5 (6-BA/2,4-D)

MS 0.5/2.0 (6-BA/NAA) MS 0.5/2.0 (6-BA/2,4-D)

诱导分化(生长调节剂浓度为mg/L)

MS 0.5/0.05 (6-BA/NAA)

MS 1.0/0.05 (6-BA/NAA)

MS 1.5/0.05 (6-BA/NAA)

MS 2.0/0.05 (6-BA/NAA)

3)实验材料的制备和培养
将菊花脑种子消毒,接种于1/2MS培养基,进行暗培养。7天后切取长度约0.5cm的下胚轴,接种于愈伤诱导培养基,暗培养20天后将愈伤转入分化培养基。诱导愈伤阶段每处理接种20个外植体,诱导分化阶段每处理接种15个外植体,均重复三次。
4)定期观察其生长情况并做记录,计算愈伤诱导率和分化率,参考生长情况筛选最佳激素配比。
5)待不定芽长至1~2cm,切取不定芽并转入生根培养基。20天后,炼苗移栽。

3.5 可行性分析

3.5.1 实验途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

1)愈伤组织培养后期褐化严重,导致无法进行分化。

2)种子难以彻底灭菌,导致培养材料大范围污染,影响实验进度或造成再次取材不符合植物生长周期导致实验无法继续进行。

3)实验本身的无菌操作流程过多,中间过程感菌造成的实验材料污染,实验失败。

3.5.2 有利于试验的条件有:

1)依托于南京农业大学菊花种质资源保存中心与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基地,材料丰富易获得。

2)导师蒋甲福长期从事菊花研究,所在课题组陈发棣老师曾进行过地被菊雨花勋章再生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对菊花脑再生体系建立具有指导意义。

3)南京农业大学菊花实验室组织培养设备完善,器材与药品完备,能够提供有利的实验条件。

4. 研究创新点

4.特色或创新之处

(1)首次以菊花脑为材料,进行再生体系的构建。

(2)首次选取大量外植体,取材丰富,包括菊花脑的茎表皮、叶盘、下胚轴,可能比较出更适宜作为菊花脑再生体系材料的外植体。

(3)根据预实验,发现菊花脑切割茎段时常残留茎节处腋芽组织,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因此采用不含腋芽组织的茎段表皮为外植体。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5.1研究计划

2012.09~2012.12 以下胚轴为外植体,构建菊花脑再生体系

2013.01~2013.04 以茎表皮、叶盘为外植体,构建菊花脑再生体系

2013.05~2013.07 撰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2013.12~2014.04 论文的撰写及答辩

5.2预期研究成果

(1)建立出完善菊花脑再生体系。

(2)发表1~2篇论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