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兰试管苗增殖优化体系的建立开题报告

 2022-01-30 19:11:0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蝴蝶兰为兰科蝴蝶兰属(phalaenopsis ssp.)植物,原生种有50多种[1],蝴蝶兰是热带兰花的一种,花型似蝴蝶,色泽丰富,花期长达2-3个月,以其花型奇特,色彩艳丽,花期持久,品种丰富、花姿优雅,素有兰花皇后 的美称,赢得世人的青睐,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在世界花卉产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3]。但同兰科其它植物一样,蝴蝶兰的种子非常细小,种子发育不完全,几乎无胚乳,在自然条件下,种子萌发需要与真菌共生,因此种子萌发率极低。而且蝴蝶兰优良品种多为杂交一代,种子繁殖会发生种性分离现象,难以保持优良性状。蝴蝶兰属于单茎性气生兰,多数品种不发生分株,极少发育侧枝,茎为短缩鳞球,难于用常规无性繁殖方法繁殖,所以组织培养成为蝴蝶兰高效繁殖的重要手段[2]。

有关蝴蝶兰组织培养最初的成功报道是rotor[9]采用无菌培养成功地促使蝴蝶兰花梗上的休眠芽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此法经进一步改进后[10],曾一度成为蝴蝶兰的主要无性繁殖方式。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外植体数量限制,该方式繁殖系数难以提高。1974年,intuwong和sagawa[8]利用蝴蝶兰茎尖诱导产生了原球茎(plb),再由plb分化成幼苗,形成了完整的植株,从而成为蝴蝶兰种苗生产最有效的方式之一。之后,对于蝴蝶兰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现在已经可以利用种子、花梗腋芽、茎尖、叶片、花梗节间、根尖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作为外植体,在一定条件下诱导形成原球茎,再通过原球茎进行增殖并分化成苗。

目前蝴蝶兰植株再生途径一般有3种:(1)利用幼嫩组织脱分化诱导愈伤组织发生,再直接分化成芽器官。如杨海芸等[7]则以蝴蝶兰品系rsw1离体叶片为外植体直接诱导不定芽的发生,并探讨了基本培养基、6-苄基腺嘌呤(6-ba)和噻重氮苯基脲(tdz)、暗培养时间及叶片生育期对叶片不定芽发生的影响。(2)利用茎尖、叶片、花梗节间段等组织通过诱导类原球茎(plb)发生,增殖分化形成不定芽,再发育成完整植株。如苏家乐等[4]采用不同基本培养基和生长调节物质浓度组合,诱导蝴蝶兰花梗节间切段形成类原球茎。卜朝阳等[6]以无菌苗叶片诱导类原球茎,建立蝴蝶兰离体培养植株再生系统。(3)直接以花梗作外植体,诱导腋芽萌动,以芽繁芽成苗。如潘学峰[5]就利用丛生芽途径研究了蝴蝶兰的快速繁殖方式。卜朝阳[6]以蝴蝶兰花梗为外植体,诱导腋芽萌动并获得无菌苗。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 基本培养基对蝴蝶兰叶片不定芽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1/2ms, ms, 改良hyponex

2 不同种类及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对蝴蝶兰叶片不定芽试管苗增殖的影响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实验材料

供试材料蝴蝶兰组培苗780,试管苗叶片直接再生的不定芽,经继代培养后生长势一致的一代无菌小植株,苗高1.5 cm左右,具有2-3片叶,接种前切去叶片的叶尖部分。叶片不定芽相同的培养条件下继代培养,继代培养基为hyponex 3.5 g/l 10 mg/l6-ba 0.5 mg/lnaa十10 mg/lad 100 ml/l cw 5.5g/l琼脂粉 20 g/l蔗糖,ph5.4 。

2实验方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4. 研究创新点

本试验以叶片诱导的不定芽为材料,试图通过腋芽增殖途径,系统的研究不同培养条件对试管苗增殖的影响,以期提高腋芽增殖途径的增殖系数和增殖速率,降低蝴蝶兰组织培养的生产成本,加快工厂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的进程。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1,准备实验室、实验仪器与设备、实验材料,

2,继代培养

3,进行试验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