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意义:探究冻害发生前后,多个低温响应基因在传统秋菊材料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从而挖掘影响品种抗冻性差异的关键基因,完善菊花抗寒抗冻性调控网络。
国内外研究概况:植物在低温胁迫下,不同器官内会形成多种多样的代谢产物以适应外部的环境,这些产物的形成是由不同的基因所调控,因此植物抗寒性的形成是多个基因共同控制的结果【1】。
冷诱导基因分为两类:一类是编码调控性蛋白,调控冷信号传导、抗寒基因表达和抗寒蛋白活性的基因,如cbf/dreb、ice基因,它们通过与cor基因启动子区的crt/dre顺式作用元件结合以达到对其相关基因调控的目的【2】;另一类是编码与植物抗寒性的提高直接相关的功能性蛋白基因,如抗冻蛋白基因(afp)【3】。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研究方法:酸性茚三酮测定脯氨酸含量【12】;氮蓝四唑(NBT)显色法测定SOD活性【12】;紫外吸收法测定CAT活性【12】;愈创木酚比色法测定POD活性【12】。
参考文献:【11】李叶云,自然越冬过程中三个茶树品种的生理特性变化及抗寒性评价【12】蔡庆生,植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54-55取样(匀浆处理)技术路线:↓ ↓反转录取上清液 ↓↓ 荧光定量PCRSOD、POD、CAT、Pro测定
4. 研究创新点
本实验从冻害发生过程入手,动态的分析不同低温响应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挖掘影响品种抗冻性差异的关键基因,为深入研究菊花抗寒抗冻机理奠定基础。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探究冻害发生前后,多个低温响应基因在传统秋菊材料中的表达变化规律,从而挖掘影响品种抗冻性差异的关键基因,完善菊花抗寒抗冻性调控网络。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