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总字数:5980字
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大蒜(allium sativum l.)为百合科(liliacaea)葱属(allium)两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亚洲西部的高原地带,西汉时传入我国并被广泛种植。现在我国各地均有栽培,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大,大蒜的主要食用器官为鳞茎,风味独特,是常用的调味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而且具有很强的防病治病抗癌功效(刘世琦,2007;刘阳,2018;陈能煜,2000)。
我国大蒜栽培历史悠久,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通过人工选择和自然淘汰,产生了丰富的形态变异和生态分化类型(樊治成等,2004)。“麻江红蒜”为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特色品种,蒜皮紫红色,味道香辣浓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氨基酸等,被评为贵州省“优质农产品”,麻江县也因此荣获“中国红蒜之乡”的美誉(周世洋,2005),红蒜收入作为麻江县的重要经济来源,现已成为麻江县“四大重点产业”之一。
但近年来,麻江县红蒜种植面积和蒜头单产逐渐减少,红蒜商品性和品质无法得到提升,红蒜产业的经济效益徘徊不前,严重制约了麻江县经济发展。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麻江红蒜产业起步较晚,红蒜种植技术不够成熟,农户对于红蒜的种植管理粗放,播种后很少进行或不进行地面覆盖,或者覆盖技术不规范,导致土地保水、保温、保肥能力下降,杂草较多,进而影响红蒜根系活力和植株生长。并且对比美国68%的稻秆还田率 (王鹏程,2014),国内对于有机物覆盖的普及程度较低,关于大蒜覆盖栽培方面的研究比较少。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1、研究目标
探究不同地面覆盖物条件下土壤环境的特点,揭示红蒜生长发育和光合性能的变化,进而明确不同地面覆盖物对麻江红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发现麻江红蒜适宜的地面覆盖物,以期为贵州省麻江县红蒜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最后能取得更高的经济收入。
2、内容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1、 试验材料
贵州省麻江县红蒜。
2、 试验设计
麻江红蒜平均单瓣重为2.5g,统一选择大小在1.9-3.6g的蒜瓣进行种植,种植密度为3万株/667m2(行株距20×11cm)。本试验设8个不同覆盖处理,分别为T1:白地膜覆盖;T2:黑地膜覆盖;T3:银灰地膜覆盖;T4:2cm厚稻草覆盖;T5:4cm厚稻草覆盖;T6:2cm厚稻壳覆盖;T7:5cm厚稻壳覆盖;CK:无覆盖物。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每个处理重复三次,共24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6(2×3m)m2。
表1种植区设计图
T2-1 | T1-1 | T3-1 | T7-1 |
T6-1 | T5-1 | CK-1 | T4-1 |
T3-2 | T7-2 | T1-2 | T6-2 |
CK-2 | T4-2 | T2-2 | T5-2 |
T1-3 | T6-3 | T5-3 | CK-3 |
T7-3 | T3-3 | T4-3 | T2-3 |
3、测定指标与方法
(1)土壤理化指标的测定
分别测定土壤含水量、根际酶活、土温变化、土壤成分。
分别在大蒜萌芽期、幼苗期、花芽鳞芽分化期、蒜薹伸长期、鳞茎膨大期,取0~10cm和10~20cm土层土样,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各处理重复3次取平均值;用直角地温计测定各小区土壤5cm、10cm、15cm深的土层温度,每天早晨(6:00-8:00)、中午(12:00-14:00)、傍晚(17:00-18:30)记录3次,取其平均值作为日均温度,连续测定3天。
分别在大蒜幼苗期、花芽鳞芽分化期、蒜薹伸长区、鳞茎膨大期测定土壤养分、PH、EC值、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碱解氮含量采用碱解扩散法测定,速效磷采用碳酸氢钠浸提-钼涕抗比色法测定,速效钾采用火焰分光光度法测定;用雷磁计测定土壤PH;用雷磁电导率仪测定土壤EC值;土壤脲酶采用苯酚钠比色法,磷酸酶采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蔗糖酶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测定数量。
(2)生长和生理指标的测定
于大蒜播后5天、10天,测定2m2面积内萌芽数和萌芽率。
分别在大蒜幼苗期、花芽鳞芽分化期、蒜薹伸长区、鳞茎膨大期,测定大蒜植株形态指标(株高、假茎长、假茎粗、叶宽、鲜重)及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其中叶片叶绿素含量采用丙酮比色法测定,根系活力采用TTC法测定。
(3)产量及品质指标的测定
测定大蒜素、可溶性糖、Vc、可溶性蛋白
在蒜薹和鳞茎采收期,每小区测产计算平均产量,并测定外观品质(单蒜薹鲜质量、抽薹率、单蒜头鲜质量及蒜头直径以及二次生长率)和营养品质,其中大蒜素含量的测定采用苯腙比色法、可溶性糖含量的测定采用手持糖度计、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采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采用红菲啰啉显色法。
4. 研究创新点
①在同等条件下,比较有机覆盖物和地膜覆盖优劣并且探讨最经济环保的覆盖方式。
②此次实验设计比较严谨,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处理间系统误差较小。且实验处理较多,同时对地膜覆盖和有机物覆盖进行了实验比较,利用大蒜的生理指标和土壤理化性质两方面指标综合考察地面覆盖效果,多角度阐释地面覆盖的效用和机理。
③针对地面覆盖可能会造成大蒜早抽薹或者二次生长的现象,统计二次生长数率,以及中期有机覆盖物加盖有机物对其二次生长率是否有影响,做出验证。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2018.6 整理数据,并查阅相关文献
2018.10 开始种植
2018.11-2019.4 取样做实验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