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林木种内地理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地理变异可以表现在许多性状上, 反映在种子方面就是种子的地理变异。种子是物种遗传的集中点。掌握种子在形态大小、生化组成、休眠习性以及发芽要求上的地理变异规律, 是进行种子鉴别、种子区划、种子检验和播种育苗等科研和生产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前人的研究结果显示: 林木种源在种子性状方面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这种变异也许与分布地区的光照、温度、降雨量及海拔、纬度等多个环境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之间通常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种子性状的变异是对这种复杂环境的一种适应。
紫穗槐( Amorpha fruticosa L.)为落叶丛生灌木,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 花小, 花冠蓝紫色;荚果短镰形,长7-9 mm, 密被隆起油腺点, 棕褐色。紫穗槐适应性很广,耐干旱、盐碱能力很强。紫穗槐有多种用途,集肥料、饲料、燃料于一体, 而且, 枝条可作编织材料, 也是蜜源植物, 种子又可榨油等。
通过对紫穗槐分布区内不同种源的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揭示紫穗槐种子形态的分布规律及种子生理特性的差异,为优良种源的早期选择、进一步的育种研究和种子生产与调拨等实际工作提供参考。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林木种内地理变异是普遍的客观现象。研究显示林木种源在种子性状方面存在一定的地理变异, 这种变异也许与分布地区的光照、温度、降雨量及海拔、纬度等多个环境因素有关, 这些因素之间通常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种子性状的变异是对这种复杂环境的一种适应。
早在1884年,Orteenblad就发现,分布于高山或高纬度地区的种子往往颜色较浅,借此可判断种子的来源。Griffin,A.R.对花旗松种子,Thulin和Miller对欧洲落叶松种子进行的研究都表明,种子重量在种源间存在显著差异。近年来, 李晓洁等开展了对白皮松地理种源变异情况的研究,他们从种子的形态大小、生化组成、休眠习性以及发芽条件几个方面研究了4个种源种子的地理变异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地理气候条件会影响白皮松种子的发芽习性,也影响种子的化学组成。根据这些变化,他们将白皮松种子划分为两个生态型, 即暖温带生态型与亚热带生态型, 二者界线可以其植被类型的边界为参考, 即山西全部, 陕西秦岭北坡及甘肃北部属暖温带生态型;豫西山地、秦岭南坡、甘肃南部以及四川、湖北等地属亚热带生态型。暖温带生态型种子具有种粒较大、较重、不饱和脂肪酸相对累积率较高, 休眠较强, 发芽时较耐水分逆境的特点;亚热带生态型种子较小较轻(有些例外), 饱和脂肪酸相对较多, 基木没有休眠要求, 发芽时对水分逆境较敏感。此外,王昌命等对滇东南,滇中以及滇西北地区的10个云南松种群及近缘种的芽进行了比较形态解剖学研究,云南松种群及其近缘种芽的形态和结构特征表现为多态性,随着纬度或海拔的增加,从滇东南滇中滇西北,丫鳞长度和芽鳞排列的紧密程度等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研究表明,云南松及其近缘种芽形态结构的多样性是生态环境的复杂性与生态因子组合的多样性共同作用的结果。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方案拟定:
1.不同种源紫穗槐种子颜色观察,用游标卡尺测定种子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
2.不同种源种子千粒重、含水量测定,;
4. 研究创新点
研究各种源紫穗槐种子的千粒重、含水量、及发芽率,比较不同种源紫穗槐种子的形态差异,分析种子性状与地理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试验不同种源紫穗槐种子的发芽率,有利于紫穗槐的选育和园林绿化、造林生产。
通过对紫穗槐的选优,可以获得优良的紫穗槐单株和种源,进而得到种子高产的紫穗槐。
选育出形态优美、物相变化明显的观赏品种,选育出生长速度快、形质性状好的造林品种。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