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不同无性系抗叶锈病比较研究开题报告

 2021-08-09 00:57:2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杨树是世界上广泛栽植的树种,因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品种多、分布广、易繁殖等特性,广泛用于集约栽培,现已成为各国解决木材供应的一个重要树种。但由于其病害发生严重,尤其是由栅锈菌属( melampsora) 导致的叶锈病,如widin k d等人报道,在美国中部的人工林感病品系中,由于melampsora medusae 的侵染可使干重减轻29 %~32 % ,材积减少31 %~42 %,生长量下降65 % ,受害严重的叶片较正常叶片提前1~2个月脱落,并且易受其它病虫害侵袭而导致死亡,造成杨树材质的下降,并影响杨树用材林和防护林的发展,是杨树锈病中分布最广,危害最大的一种病害。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近十多年来,国内杨树锈病的研究重点转向了病原菌的致病性及其生理分化和寄主抗病性的分子遗传学(曹支敏等,2005;刘春梅,2008)。目前主要集中在抗病分子标记及其克隆和转基因工程上,已培育出许多优良的抗病无性系(陈建珍,2006;曹支敏,2005;曾大鹏,2002)。现已报道马格栅锈菌的一个生理M.magnusiana Wagn from tomentosae,它对毛白杨有很强的侵染力,对山杨侵染力较差,不能侵染白杨派中的银白杨(周仲铭,1964)。波兰科学院林业研究所报道,在1971 -1972 年研究了所内收集的303个杨树无性系对M.larici-populina Kleb.M.allii- populina Kleb.的抗病性。抗锈病的无性系为加拿大杨、安鲁拉梅河杨、纳诺斯切克杨、加拿大杨X 黑杨(Walker,J.etal,1974)。V.Steenackers指出杨树种何杂交和种内杂交可以选育出比亲本抗锈性强的杂种后代。P.nigra、P.maximowiczii或P.trichocarpa等的无性系没有一个是对M.larici-populin高度抗病的。但由于超越效应(transgression effects),它们的种内杂交系中有的具有高度抗病性(Steenakers,IR.V1984)。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

从2011年9月开始阅读与杨树叶锈病相关的文献

2011年10月正式进行试验,对不同无性系杨树叶锈病的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方案拟定:

1.选取10个无性系,每个无性系6个叶片,三次重复,作为调查锈病病情的群体。

2.根据下面的叶病害分级标准进行调查

级别

代表值

分级标准

I

II

III

IV

V

VI

0

1

2

3

4

5

叶片无症状

叶背夏孢子堆很少,呈零星分布

夏孢子堆小而稀,少数连片,稍呈黄色,占50%以下

夏孢子堆大,叶背多呈片状分布,呈黄色,占面积50-80%

夏孢子堆大,布满整个叶背,叶脉处常较密,可见黄色粉状物

夏孢子堆明显大,密布叶背,叶面亦有分步,橘黄色粉末状物丰厚,叶面出现局部或全部坏死

3.对调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析不同无性系感染锈病的情况。

4. 研究创新点

本次实验是对长江流域的无性系杨树叶锈病发生情况进行观察记录,系统的研究了长江流域的杨树叶锈病发病情况。本次实验采用的是常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样本调查,记录了大量的科学数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