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银杏复合系统林下作物轮作与休耕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9 00:14:0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银杏的种植面积非常广泛,仅泰兴种植面积达2.1万hm2

在当地,银杏林的经营方式主要是复合经营。

然而,由于复合经营系统构成的差异,造成不同模式单位土地面积的土壤、生产力等生态效益差距较大,这严重影响了银杏复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保护性耕作的发展概况

远在 3 千多年前中国就采用了圳田、区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所以耕作技术是中国古代耕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社会经济条件、人们的认识水平和机具的进步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20 世纪30 年代发生的黑风暴给当时美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并使农田肥沃表土大量损失,生产能力下降。40 年代美国开始进行少耕和残茬覆盖试验,50 年代初试验成功免耕法,并发现少耕和免耕具有保持水土和增加土壤肥力等优点,但草虫害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之后除草剂的应用使杂草防治不再依赖于土壤耕翻和中耕,农机具的发展使保护性耕作技术日趋完善。至 20 世纪 70 年代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应用少耕和免耕,各类少耕和免耕技术的相继出现并逐步发展为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大面积应用于生产实践。近几十年来,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耕作技术的发展趋势是:由多耕到少耕,由表层松土覆盖到残茬秸秆覆盖,由机械耕作除草到化学除草,使保水效果不断增加,旱作产量逐渐提高。澳大利亚南部为防止土壤退化和有机质衰竭,采用小麦与一年生可隔年自繁的苜蓿轮作,及对苜蓿施用磷肥。我国传统农业中有很多保护性耕作经验,如华北地区铁茬播种、东北地区垄作、西北地区砂田种植等,但翻耕一直为土壤耕作技术的主流。20 世纪70 年代开始关注少免耕技术,80年代初期开始着手研究少免耕农作系统,90 年代中期免耕技术开始在华北两熟地区夏玉米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主要技术组成为秸秆残茬覆盖,少耕与深松耕,表土作业。旱区各地将少耕、免耕、深松耕等保水、保土耕作措施与覆盖措施相结合,形成了多种类型的旱地保护性耕作技术,如地膜覆盖耕作法,秸秆还田耕作法,少耕秸秆全程覆盖法,免耕秸秆覆盖法等。目前小麦及其它作物种植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仍处于探索研究阶段。

为了避免单一化连作耕作制度所造成的不利因素,自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可持续农业(sustainableagriculture)以来,国内外研究者一致认为轮作是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不可确少的技术。合理轮作也是经济有效提高产量的一项重要农业技术措施。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 研究内容

研究银杏复合系统的土壤酶活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2 研究计划

2012年2月29日2012年3月15日 查找文献、准备材料、提交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

2012年3月16日2012年5月15日 布置试验,开始进行实验

2012年5月16日2012年6月1日 整理论文

2012年6月2日2012年6月10日 论文答辩

4. 研究创新点

微量元素对林木生长存在一定的影响,通过银杏胚诱导胚状体发生及成苗的影响可以了解微量元素是否对缩短繁育周期,扩大经济效益有益。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