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胁迫对丽斗蟋翅二型个体飞行与繁殖发育的影响开题报告

 2021-08-08 21:06:1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食物胁迫条件下,丽斗蟋的长、短翅型间是否存在飞行肌和繁殖发育的权衡关系。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丽斗蟋年发生1代,以卵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6月间孵化,7月上旬可见新羽化的成虫,8月中下旬进入成虫盛发期,9~10月进入产卵盛期并以卵越冬。

8月初见若虫,下旬见成虫,9月间盛行,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产卵。每雌产卵约150~200粒,散产于土内1~1.5处。穴居,昼伏夜出,雄虫洞穴常相对固定而雌虫无固定洞穴,雄虫善鸣以招引雌虫前来交配;其鸣声还有占据领地、警告其他雄虫不得入侵,及在两雄相斗时其壮威等作用。两雄相遇时进行殊死搏斗的目的在于争夺配偶。该虫一般都生活于土壤稍潮湿的旱作田及砖石下或草丛间。

该虫有习性好斗,鸣声宽宏,音节匀称、略有苍声,可连续长鸣不已,既是一种玩赏价值很高的昆虫,也是一种杂食性危害豆、蔬菜、芝麻、谷子、甘蔗及树苗等的害虫。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蟋蟀置于塑料容器(13cm13cm8.5cm)内,于人工气候室(光周期为LD 16: 8,温度为25 ℃)(宁波江南仪器厂,GX-HE302-300)饲养。塑料容器顶部开孔,并粘以纱网,方便通风和透光,并防止昆虫逃逸。容器内放一定数量折叠的滤纸,以增加蟋蟀的活动空间。以昆虫饲料(Oriental Yeast Co.,Japan)饲养,并辅以胡萝卜片,饲料每2 d更换一次,确保食物充足及新鲜。每个容器内放一装满水的小塑料管(直径4.3cm,长5.5cm),塞以脱脂棉,作为蟋蟀的水源及成虫的产卵基质,每5 d更换一次。成虫产卵时每5 d取出脱脂棉,收集卵粒,置于25 ℃下进行孵化。

4. 研究创新点

有关雄虫短翅化的适应意义,雄虫的短翅化能否提高其适合度、飞行器官的发育和维持与繁殖(如精巢、附腺发育)之间是否存在权衡关系的报道尚不多。这或许是由于雄虫繁殖活动的能量分配较为分散,如包括求偶(如螺蜂的求偶鸣叫)、交配竞争(如螺蟀的打斗)、精巢发育、附腺发育等,而难于检测,值得继续探讨。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10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