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一)课题意义
南京的老城南历史悠久,明代朱元璋定都南京,把45平方千米的老城分为3部分:西北军营,东部皇宫,南部居住,因此老城的南部以夫子庙为核心,东西至城墙,南至中华门,北至白下路,是南京居民最密集的地区,延续至今,称为“老城南”,包括仓巷、评事街、南捕厅、牛市、夫子庙、白鹭洲、老门东、老门西等著名地区。老城南是南京文化的发源地,是仅存的能够代表南京本地文化的活化石。走进南京老城南,粉墙黛瓦,民风淳厚,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近几年来,南京加强对老城南的改造,力求能在保护和建设中找到最佳“平衡点”[1]。
2.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问题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将基于城市记忆的相关理论,分析南京市老城南片区景观遗产的建筑布局、空间特色、植物配植、使用者的感受等,探索更适宜该地区的景观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方法。本研究将从城市使用者的角度考虑,即从“人”的角度着手,以“记忆”为线索,在保护现有景观遗产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利用方式,满足当代人对景观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二) 、研究内容 1. 老旧建筑:通过实地调研、测绘、记录等方法,对老城南现存的建筑进行分析,详细记录老城南建筑的材料腐蚀状况和结构破损程度,从而有针对性地保护老城南地区的建筑; 2. 空间特色:通过对宏观方面的城南规划状况和微观层面的节点空间进行分析,将老城南的空间特殊与整座城市的肌理进行协调,寻找适于老城南的空间设计方法,打造亮点空间、设置口袋公园等,为居民营造良好的景观和空间环境; 3. 植物配植:在不破坏老城南现有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适当引入新的乡土树种,起到丰富物种多样性、优化景观效果和增强视觉体验的效果; 4. 使用者的感受:对老城南地区的不同使用者,如居民、游客、工作人员等进行访问,分析不同人群、性别、年龄的使用者对老城南的印象,从而得到老城南特有的城市记忆,基于这些城市记忆,对老城南地区进行有针对性的保护和改造设计。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基于城市记忆对老城南片区的景观遗产进行保护与改造,主要对街道、建筑立面、环境小品等进行改造与规划设计,突显南京地区的地域性,突出老城南片区的特色,为老城的更新注入新鲜活力。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收集与研读 收集关于老城南以及相关老城保护与更新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以及案例参考方法等。为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实地考察与测绘 对老城南进行多次的实地调研,通过寻访、测量、拍摄、速写以及相关数据的统计等方法,尽量全面详细地获得现状资料。 3.比较分析与分类 通过类比其他相关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归纳出经验与不足,总结其经验与教训,对其整合与分类,找出适合于老城南的一套保护与复兴策略。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对国内外成功案例的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与研究方法,找出与老城南的共性与不同,将共性部分的研究方法运用到老城南的保护与发展,同时找到存在的不足,对其进行改变与更新,最终找出老城南的基于城市记忆的保护更新方法。
|
3. 研究的方法与方案
(一)、研究方法
1.文献收集与研读
收集关于老城南以及相关老城保护与更新的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地的地理气候,人文环境以及案例参考方法等。为课题的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4. 研究创新点
准确合理地诊断出建筑、街区和城市三个层面的病因。
在建筑层面,需要辨别各种病理现象的特征,例如材料腐烂、屋顶破损、人为的破坏或过度使用等,并深入理解历史建筑从“功能丧失”到“意义消失”到“维护缺失”的生命周期过程,找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在街区层面,需要理解目前街区在经济发展、空间拓展、交通、景观方面的问题,发掘其区域发展失衡的因素;在城市层面,针对街区空间的状况和问题,探究引起这些问题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5. 研究计划与进展
第1-2周:调查研究阶段
踏勘调研项目基地;参观经典相关案例;分析拟定设计任务。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