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目的与意义
矿山公园是以展示矿业遗迹景观为主,体现矿业发展历史内涵,可供人们游览、观光和科学考察的特定空间境域。随着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生态恢复重建工作得到大规模的开展。无论是从人类生存的需要,还是从其他生物的生存角度来看,生态保护和生态恢复已刻不容缓。
因此,以生态恢复为研究方向,在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公园的设计手法进行深入研究,为我国其他生态建设提供更多的有用的经验。我国矿山公园建设在解决人地矛盾、生态破坏、景观恢复与重建方面取得突出成就,但忽略了生物多样性等自然做功的重要性等。我国矿山公园建设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理论和方法上目前还没有实质性的发展。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国外)20世纪70年代后,传统的工业化开始衰落,环境意识开始加强,工业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日益得到重视。1972年美国西雅图煤气厂公园开创了用景观设计的方法改造工业废弃地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很多用景观规划来处理废弃矿区的公园,如美国蒙大那州Anaconda铜矿Old Works改造项目。Nail Kirkwood编辑的《人工场地:对后工业景观的再思考》是一本迄今为止针对废弃地更新的汇聚百家言论的专著。Francisco Asensio Cerver的著作《环境恢复》一书系统介绍了世界各地,特别是欧洲的景观师在生态恢复和废弃地景观更新方面的案例。
(国内)2004 年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申报国家矿山公园的通知》,正式命名了国家矿山公园(Nationalmine park of China),并启动国家矿山公园的申报与建设工作,第一次提出了矿山公园的概念。王向荣(2003)对西方近年的后工业用地的改造作了阐述,指出了后工业景观设计中所蕴含的生态理念,对矿山公园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樊金拴(2006)从景观生态学角度为矿区景观恢复的改进提出初步方案,指导矿区废弃地景观改造,为废弃地景观恢复与改造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刘海龙(2005) 、冯娜(2005) 、朱志军(2006) 、温小军(2007) 等介绍了开发矿山公园可行性、法律法规体系问题、管理机构和体制问题、建设与投资问题,也较为系统地分析了西方后工业景观设计中的生态理念。
3.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计划
(1)3月1日3月31日:查阅资料,收集文献资料,撰写开题报告。
(2)4月1日4月30日:完成论文初稿。
(3)5月1日5月20日:对初稿进行修改整理。
4. 研究创新点
建设国家矿山公园是治理矿山生态环境的一种新思路,是有效保护和科学利用矿业遗迹资源,加强矿山生态恢复与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之一。矿山公园因受到矿种性质、发展历程、生态环境状况和地域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出与普通园林类型不同的景观特点, 在规划时应当密切联系矿山的实际情况进行。根据冶山矿山地质公园的特点在设计中
(1)冶山自西周起即为采铜炼铁之地,已有3000年历史,将矿业遗迹景观打造成矿山公园的核心景观,展现其历史与文化的发展。
(2)冶山矿山地质公园核心区主要由原露天矿坑、采矿废弃地、矿山环境整治实施区等组成。现有地形条件比较复杂,规划中应充分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化害为利。
课题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任务书、外文翻译、程序设计、图纸设计等资料可联系客服协助查找。